万籁俱寂,直至天光大亮。
第13章 黄泉
翌日,辰时。天欲雨,黑云压下,显得格外阴沉。
丁曦走在游泽身后,二人一路疾步穿过那片巨大的榕树林,眨眼便到了一处河岸上。
因着靠近水源,还未散尽的雾又一次聚拢,且这雾极浓,故而挡住了大半的视线,只能看到前面是一处渡口,以及不远处湍流而过的河水。
虽然看不清全貌,但此处便是阴阳渡口。
且这河也并非寻常河水,尽管眼下看似澄澈透亮,但若是再往前,便可看到河水逐渐由清澈转为墨黑,河底也跟着由浅至深,极为诡异,是条真正的“不归之路”,又名“黄泉”,连接生死,通往地狱鬼门。
丁曦在河畔顿步,玉佩中丁符恰在此时被一阵剧烈的头疼惊醒,在这浓得骇人的迷雾里睁眼,恍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游泽回首,朝她轻声道:“到了。”
丁曦颔首,二人便不再犹豫地一同往河水里走去。冰凉彻骨的河水转瞬淹没了二人的双膝,丁符吃了一惊,正要出声阻止,但下一瞬,忽然就见一只木舟自他们身下的河水中缓缓升起,自下而上托举着他们离开水面,接着那舟也逐渐浮现着显出全貌,末了,一位头戴蓑笠、华发白须的老者也跟着自船尾出现。
那老人面目慈善,一身麻布短衣,生得枯瘦如柴,但力气却不小。他手里撑着一只细长的竹篙,接着那竹篙被他用力向后一划,小舟便渐渐向着彼岸划去。
丁符愕然顿住,一时连头疼也忘了。
这这这人,怎么和船一块儿从水里浮出来了?莫非是,水、水鬼么?
然而这时,那撑船的老者忽然开了口,隔着浓厚的白雾,用一种浑厚的、带着虚渺的声音低声问道:“——即为生者,三位,从何而来?为何赴死?”
他话音一落,丁符跟着醒悟过来,接着便顿觉头皮发麻——原来这是通往鬼界的灵船!
难怪是从水里升起来的,他们竟然这么快就到了界河!
丁符正惊愕间,忽听得一旁的游泽轻声开口,同那老者答道:“您误会了。”
他语气和缓,温润的眉眼含着浅淡的笑意,雪白衣袖在风里翻飞,言毕欠身抬手,朝着那老者一礼,“我等并非赴死,而是有故人未归,前来寻他魂魄。”
“原来如此。”老者略一颔首,苍老的浊眼显出几分笑意,说着一一朝着丁曦和游泽望去,“老朽看二位姿容不凡,想必同为修道者?”
清冽的微风拂过,丁曦跟着游泽同样朝他一礼,垂眸淡声答:“不错。”
那老者见她神色冷淡,便笑了笑,又转而望向她腰间的玉佩,笑道:“这位璇玑玉中的小公子,倒是有些眼熟。”
“您能看见我?”丁符吃了一惊,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接着又立刻反应过来——这老者既然身为人、鬼两界的摆渡人,自然是能看见人的魂魄的。
但他方才说的那句“眼熟”,又是何意?
他这样想着,便转而问道:“为何会觉得我眼熟?是我长得像什么人么?”
那老者却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端详着他,过了良久,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渐渐露出些讶异:“怎会如此?”
他苍老的声音里带着惊疑,回答道:“我看你灵识尚在,但魂魄不全,三魂之中只剩命魂,七魄也都虚弱不堪,分明是即将魂飞魄散、永不超生之相。”
他话音落下,丁符跟着被他说得一惊,有些愕然地怔住:“这……”
一旁丁曦的声音适时响起:“这是璇玑玉,可温养残魂,维持灵识不散。”说着她蹙起眉,眸光也泛着冷意,像是被方才的“魂飞魄散”四字惹得有些不悦起来,但终究没有显露。
然而那老者却像是并未察觉到她的神色,只面露惊讶到:“璇玑玉,怪不得如此眼熟。”他顿了顿,像是猛然想起了什么,脸色剧变,带着分明的愕然道,“你……你莫非是……”
“是什么?”丁符反问,语气急切。
然而那老者却是答非所问,只自顾自地惊叹道:“三千年了……老朽居然能再见你入这黄泉,当真是……”
“又来了。”丁符有些烦躁地蹙起眉,小声啧了一声,接着忍不住嘀咕道,“话说到一半又不说了,怎么这一路上碰到的人都这样?”
好在,那老者只过了不久便恢复了平静,接着有些惶恐地欠了欠身,带着歉意道:“抱歉,老朽方才思及故人,然而又无法告知身份,这才一时失礼,还请几位恕罪。”
“无妨。”游泽答,“前辈不必自责,六界往来多有限制,诸多事情不便言明,晚生尚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