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都没想到真有这回事。都八十多年过去,您还真出现了……诶,说起来,您祖上哪位与太婆婆有交情啊?”
……哪位?
清看着她仔细扫过每寸地板,正恍神……“清”……她也不知怎么描述那位送她这个名字的人,想想道:“……算老师。”
“也是老师啊?了不得了不得……哦对了,说到老师我都差点忘了。那张有太婆婆的照片,能再给我看下吗?还没拍照留念呢。”姑娘扫完地,接过清手里的簸箕。
姑娘见她虽不怎么说话,人却客客气气,甚至有些笨拙,不禁笑起来。
一百年吗?……
清还在想她方才描述,生出愧疚,道:“我不要这房子的……就来看看……”说着,从拉链口袋里掏出个小铝盒,双手递给她。
“这哪里话,我可不是那意思,您尽管用这房子就是。我们一家都在隔壁县城,它空着也空着,您可一定要收下,圆太婆婆一个心愿呢。”姑娘郑重接过来,把钥匙硬塞给清,才打开铝盒。
那是一张两寸的双人半身合照,约莫民国物件。
照片上两人都比较年轻,左侧女子一脸知识分子模样,穿着对襟祥云扣布衣,扎短马尾,有几分精神气。右侧那位则是当时典型的女学生打扮,身形清瘦。
姑娘隔空抚过左侧人脸,眼底渐渐泛出温热:“太婆婆当年真不容易,在那种年代教书啊……”
可是,那姑娘与照片中人分明亲缘疏远,样貌里也没多少和她相像之处,却仿佛面对最亲的长辈,真切地感动着。
是啊,健康却劳碌的轮廓,温润脸颊,桃花长睫,目光里澄澈却又伤感的颜色……哪一点都不像眼前这位姑娘。可就算再严苛几分,精细到唇珠的弧度,眉梢的角度……
都和闻山白一模一样。
--------------------
第12章 【第11章】旧颜雪凘冰消,半晌好梦如故
人声渐散,双人桌边,那个单身陌生人趴着睡着了,手里半搭着一罐用来买醉的可乐。
温起端起茶杯,眼神迷离地看着那人,假装能分担半刻落寞……明明知道,谁也不清楚彼此经历过什么。
他们最终没能得知清的消息。她再未露面。
正如来时也是那么蹊跷,仿佛凭空出现在车后座,鲜活不到两日,又藏匿于人海。她是带着几分随缘过来的,却又那么鲜明地留在他们每个人眼里,牵引出他们心底深藏的一切……
关于暗河,也关于那个行将就木,还常常坐在门槛上看云的老道士。
连她自己都惶惑着。那段旧事,有没有浮出水面的必要呢?
……或许缘分浅薄,再解不开了吧。闻山白拍拍睡着的肃衣,起身往柜台结账。
她没敢奢望就此弄明白什么……连再见温起一面,都属意料之外。
走出门,晴天夜晚照常寒凉。这几位像世上最后三个残废,半梦半醒,往该去的地方而去。
闻山白后来才得知,任蓝的前辈早年与湘北云台观有点交情……所以温起这个新朋友就算想甩也甩不掉。想到还可能多次合作,不禁喜忧参半。
也因此,任蓝早知他偷跑回燕京的事。第二天一早,就听林老观主一个电话打来,将温起按在私人诊所的病床上,禁足半月。
老人家已经口齿模糊,语气还严厉着,仿佛一生都这么顽固过来的。
“明明是他老人家让我下山找人,这会儿又不急……我来干什么了……”温起整日望着天花板,偶尔抱怨两声。
任星听得耳朵起茧,所以从不回答。这些天他没什么事,就坐在临床看书,顺便监督温起不要乱跑。
温起自知挣扎无用,只好安心躺着,就快从天花板龟裂细纹中看出江河湖海了。
任星那么投入,他也耐不住闲,眼睛还望着虚空,手已不自觉伸来:“小少爷……给我本呗?”
“嗯?”任星正看到卡顿处,没反应过来。
温起转过头,以手背拍拍床板:“嗯。”
“……你确定?”
面对他这大爷态度,任星其实并不在意,只是一时没看懂。
他手里正拿着《越绝书》,身侧另还有套《国史大纲》,不过消磨时间,没懂温起为什么要看。
温起显然在跨服聊天,竟有种被当文盲的挫败感袭来。他勉为其难翻身挪到床边,把国史上册拿过来,还不忘翻个白眼以示抗议。
另一边,闻山白的日子也平淡如常。唯一波折就是新生课上出的“教学事故”,她不得不出手制止了两个打起来的学生。
没多大影响,只是由于手法利落,从那之后,她身边的人看她的目光都犀利了起来。
从那趟归来的所有人,都清楚暗河的事远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