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的继承权出现争议……不懂自己是不想做皇位的。
那么,理所当然,就该是皇叔了。
皇兄和皇叔都会怒他太不争气吧?
从太师府回宫,独自坐在轿中,朱厚照都在翻来覆去地想这个念头,不懂却突然闯了进来。他高兴坏了,皇兄没有走!
皇兄说,还是叫“不懂老师”。
他知道,是因为他和籽言都希望老师留下来,不懂老师才会在最后关头来帮他。
朱厚照忽然间下定决心了。
不懂老师和皇叔都希望他做一个好皇帝,他绝不会辜负这份期许。
回到宫中,朱厚照平静地把一切都交给了太傅。
他能做的,就是一步也不后退。
皇叔曾经教过他,爬也要爬到战场上,剩下的事,臣子会为他解决。
突然出现的另一位“皇子”激化了矛盾,三日期限未到,宁王便携同瓦剌六王子攻城,大军兵临城门,不懂突然出现。
不懂一件一件揭露朱宸濠的“阴谋”,最终于与朱宸濠在城下对峙。
直到这时朱厚照都不明白有什么办法能化解局面,但他一点都不担心,他知道宁王不会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似乎真的是民心所向,朝臣、士子、僧侣、百姓,这就是天下的根基了,都站在朱厚照这边,不懂趁热打铁,好言相劝,终于让宁王麾下的士兵放下刀剑。
朱宸濠缓缓从急促与愤怒中平息,沉静地说:
“好,我认输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认输。”
他翻转剑柄,眼瞳中一瞬间映入剑光。
松手弃剑。
大家都在欢呼,都在笑,朱厚照的笑容一闪而没,目光越过人群,望向宁王。
朱宸濠没有看向朱厚照,目光扫过兵卒、百姓、官员士子,就像看着往后数百年的大明江山。
不……宁王是天下第一聪明人,皇叔这一生算无遗策,从未输过。
今日是千钧一发之际被百姓们扭转局势。朱厚照惊喜之余,却也不解。
观自在书院的学生们带来的士子、无休大师带来的僧侣们也罢,他不明白,宁王素有侠名,而且朝堂上的一番暗中纠葛百姓不会知道,在民间所见就是宁王一直在力挽狂澜,百姓该当更信任宁王些,为何突然会群起而攻之?
事后派人去查,回报上说,就像不懂找人散布传言逼得六部尚书就范一样,那天突然有不少人走街串巷,到处说宁王会起兵谋反,让大家陷于战火,并且宁王让瓦剌休战也另有隐情。
天子脚下的百姓,竟然这么容易被哄骗。
不懂老师说宁王不懂得重视百姓,怎么会,宁王几年前就闯荡天下,四处行善,走访贤士,赢得侠王之名。
他既然在京城中散布了消息,想来就算不懂没有异军突起,宁王也另有办法为朱厚照解围,无非就是鼓动百姓了吧。
百姓这样愚昧,也这样薄情。
就算瓦剌大王子丧命,是宁王联合六王子之故,但瓦剌中也无人知晓这一番密谋,宁王确实是冒着生命危险,独闯瓦剌的王帐,面见瓦剌国主,争取来谈判的机会。
朱厚照在这时理解了,宁王为什么既轻视又看重百姓,父皇想教他的东西,要通过不懂老师来教他,但宁王想教他的东西,这么轻易的就让他懂了。
此后瓦剌陷入内战,至少有一百年的边疆太平,这也在宁王的计算之内吧。
不懂老师离开天牢。他带着酒菜,缓缓走出来。
今天宁王这一番话,是在问不懂老师,是在给自己解惑,也是说给他听的。
就算他今日不来,狱卒也肯定会把宁王最后的话转告给他。
宁王知道不懂老师其实是他皇兄已经很久了,但没有任何暗示或是建议他该怎么处理,只是把自己能看到的一切摊开给他看,然后让他自己选择。
这算是出师了吗?
朱厚照沉默地摆出酒菜,朱宸濠坐在他对面,平静地看着他的举动,眼里还微微带着笑意。朱厚照只觉得在他的目光下无所遁形,为了摆脱这种压力,他没话找话道:
“你与瓦剌王子谈了什么条件?”
朱宸濠漫不经心地笑道:“我登基之后,燕云八州拱手相赠。”
虽然明白只是虚与委蛇,朱厚照还是对割疆裂土的条件诧异:“你怎能……”
“到不了我手上,自然也赠不了他人了。”
朱厚照瞬间明白,皇叔早就在打算身后事了,他想了多少年平定瓦剌,对瓦剌了如指掌,就算不能上战场了,也要利用自己的死亡让瓦剌内乱上几十年。
朱厚照颤声道:
“为什么,非得如此不可?”
朱宸濠平静的声音里有着无奈:“皇上,藩王非除不可,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