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飘香楼的小二摆好席面,林二叔一看, 满满当当的二十个菜,那佛跳墙、水晶猪蹄、西湖醋鱼、炖蟹粉狮子头、东坡肉……无一不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遂和林皓尘亲自去邀请陈老夫子和谢京海过来吃席, 两家人坐在一处, 欢欢乐乐的庆祝他们仨万里鹏程。
热热闹闹的吃完席面, 众人散开后,林光宗回到屋里,倒头躺在床上,觉得气闷。四人同去考试,只有自己没考上,还要在席面上强颜欢笑,如今也没个人来关心自己。
林耀祖跟在他身后进来,有些担心的问道:“大哥,你没事吧?”
“你们都如愿去书院了,只有我考不上,是个没用的,我还能有什么事?我敢有什么事?”他躺着,自怨自艾道。
林耀祖坐在床尾,劝解道:“大哥不必妄自菲薄。尘哥儿说了,他给奶奶写信,不会让你一个人回乡下的。我爹明日就去给你寻个好学堂,我们一起留在京城念书。”
林光宗听了这话,猛地起身坐起来,气急说道:“不用他假好心!若不是他非要搬出侯府,我们还在侯府的学堂好好念着书呢。侯府待我们不差,他倒好,天天和大公子过不去,害我们在侯府的学堂念不下去。”
“大哥,你怎能这般说!侯府的夫子根本不是真心想教我们,若不是尘哥儿挤出时间来给我们补习,我们怎会有进步?”林耀祖失望的道。
他站起来,接着道:“而且,我们能进侯府,本就是沾尘哥儿的光。如今我们搬出来,不用寄人篱下多好。你先在外面的学堂学习,明年还可以接着考书院啊。”
林光宗抱怨道:“补习?说得好听罢了,他教会我们什么了?他自己进了甲班,你拼死拼活也就进丙班。我还得去外头上学,跟那些穷酸的小子们一道念书,跟乡下的学堂有什么区别?”
“你……”林耀祖觉得大哥今日似中邪一般,非得寻尘哥儿的错处。他自觉尘哥儿的补习很有帮助,而且尘哥儿还告诉他学习方法,那个思维导图就帮他理顺了背书的记忆。
两人又争论了一番,最终不欢而散。
林皓尘全然不知,他正在绞尽脑汁的写话本。此前,他与中原书局签订的对联锦集已经交给李掌柜了。
得知要考庆山书院后,他打听到庆山书院的束脩是中等水平,但奖学金很高,完全可以抵销束脩和日常费用。他自信可以拿到奖学金,便想着专心念书,缓一段时间,再写话本。
现今,大堂兄没能考进书院,寻外面的学堂免不了要多花些银子,他只得未雨绸缪,动笔写起话本来。养家比他想象中难啊。
谢京海知悉他这番心思后,曾劝他:“你的堂兄们自有他们的父母,你还能管他们一辈子不成?”
林皓尘笑道“你莫把我想成圣人,左不过这一两年罢了。总归是兄弟,求学这般重大的事,我能帮则帮。”
临行前,奶奶林氏给他的一千两存根,眼下还火热的挂在他的胸口。林二叔也总是坚定不移的相信他。既然承了他们的情,他总要报答回去。若过一两年,堂兄们还没起色,那就再议吧。
此刻,他凝神想了一会儿,飞快的写下话本名《嫡女重生恩仇录》、《王二金寻宝记》。他想着一本复仇虐渣,另一本惊险刺激,两本同时写,总有一本能吸引到读者吧。
…………
次日,是庆山书院开学的日子,天刚亮,林家的宅院便忙碌起来。李嬷嬷正在做早饭,忽听到有敲门声,她忙去开门。
“宋姐姐,快请进。”她惊喜的道。
来人正是林媛云的奶娘宋嬷嬷,她笑道:“舅少爷可起了?”
林皓尘从窗口看到是宋嬷嬷,便走出屋子,问道:“嬷嬷,可是姐姐有事?”
“我们奶奶挂心舅少爷去书院的事,连夜缝制了一个书袋,特令我带来给少爷。”宋嬷嬷打开手上的包袱。
淡黄色的书袋右侧,绣着一片青绿的竹林,书袋的边角都加厚了,针线密密实实,背带内里还绣有四个字“皓皓之白”。
抚摸着书袋,林皓尘颇有些失神,姐姐比想象中的更爱他。这辈子,他绝不会让姐姐重蹈覆辙。
“不过是去书院罢了,不值当姐姐熬夜,你回去之后劝姐姐好好休息。”林皓尘回过神来说道。
宋嬷嬷道:“舅少爷您不知道,我们府里因着大少爷没考上庆山书院,闹了一场。”
林皓尘冷笑,这德阳侯府也太沉不住气。若他那日当场揭穿徐思鹤扔纸条的事,那还不得翻了天去。
…………
辰时,初春的阳光洒下来,林皓尘一行人到达书院。他们的心情与考试那日大不相同,这才发觉书院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