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明先是点点头,然后又觉有些奇怪,英王府那么大的一间宅邸,下人多主子少,不可谓不舒坦,为何云继影还要舍近求远去住客栈。
他的眼神实在太好懂,云继影眼帘一垂,“我偷偷下山的。”
当然这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要到端午了,这样热闹容易生乱的日子,英王府周围又多了不少眼睛盯着他,他懒得同那些人你躲我藏,便自寻了个清净地待着。
只是这些,便没有必要同燕明细说了。
出门时云继影不顾陈伯的再三推辞,给了他一锭沉甸甸的银子,燕明有样学样也同给了这么多,笑眯眯地说:“这样好的味道,以后我还要常来的,老伯就当提前收了我们下次的费用罢。”
这家面馆建在一个窄巷里头,这样偏僻的地方,难怪几乎没有客人前来。
待三人出了窄巷后,便瞧见一家占地宽敞的店面前挤着不少人。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燕明几乎立时拉着几人凑了过去。
却原来那处是京城最大的书馆,由于端午三日里一些特殊商品特赦免税,故此许多商家极有眼色地打出了折价出售的噱头。
而类似于书册纸张这样又贵又必需的物品,折价出售能吸引来不少人。
“去看看吧。”
这间书馆占地几乎是旁的铺面三倍有余,里头比外头要宽敞不少。
谢君竹几乎是立时被摆在店门正中的几册装帧精致的书册吸引了视线,同燕明说一声后便去翻阅查看。
燕明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挤过去凑到云继影身边,同他低声说了一句“帮我看着谢君竹”后便从拥挤人流中挤了出去。
他询问了书店老板,找到了离书馆最近的一家香料店。
从放假回来那日他便说要去给谢君竹配个香囊,结果回家后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没寻着空当时间。
本朝习俗,无论何时何日都能送香囊以表情意,而在端午送出则还有另一层美好的祝愿在里头。
作为礼物再适合不过了。
临近端午,这家香店的老板极为懂得变通,不仅在门面最显眼出摆放着艾草薄荷等常见香料,还在柜台处摆放了无数个绣样精致的空香纱。
“这位小郎君是来配制香囊送心上人的吧。”老板见他容貌清俊,衣着华贵无匹,脸上的笑容更深也更诚挚了些。
燕明不置可否,眼神在店面里面来回打转,这些香料他一样都不认识,但是不认识不打紧,闻得出来便行。
约莫是怕香气混杂以至于无法辨认,每样香料都只摆了一两钱在明面上,燕明每顿足低头嗅闻一样香料,那店主便在后头口若悬河地介绍此香的功效价钱等。
最后他选了几味香气比较浅淡的植物香,丁香一两,藿香一两,零陵香二两,檀香三钱,还有必不可少的艾叶与薄荷,这些香料都是已炒制好的,他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减即可。
这种香料买得越少单价越贵,老板大约只是在做批发生意之余偶尔这样零散着卖一些,故此这样一个小小的香囊竟也去了一两银子。
见这位客户买了不少,老板便将香纱作为添头送给了他,他便挑了个绣着交错青竹的香纱,精致又雅致。
香囊配好后他拿起嗅了下,香气也不浓烈,清雅中又有一丝浅淡的苦味,他将香囊收入怀中,满意点点头。
从香店回书馆也不过半刻钟的脚程,燕明也没想到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能看到一出好戏。
云京没有宵禁,夜里比白日热闹得多,游人不绝,灯烛不熄。
但靠着蜡烛点灯是无论如何也比不得白日天然光亮的,未免冲撞了百姓,城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夜间不得骑马过市。
然而燕明走到街边时,却听到了一阵剧烈的马蹄嘶鸣,以及人群慌乱交错的惊呼声。
人一多,哪怕只是骚乱起来都有可能将燕明推搡挤倒,他忙退后几步,躲进最近的一间裁衣店内,这店铺门前有几阶台阶,站在高处视野开阔了些,燕明倒是能看见人群四散而去,远处尘烟骤起的场面。
随着密集而急促的马蹄声一同而来的,是一匹黑鬃高头大马,马上坐着个神情倨傲的长脸华衣油面少年,明明面前就是拥挤的人群,他却恍若未见一般,速度不减反增。
“宝生,这人你认识吗?”燕明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这种不认识的人,一律询问宝生,对方除了对皇室的秘闻稍显不了解外,其余的京城世家秘闻可真是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