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道:“呵,这家人,估计是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了。冯金铃可能就是意识到了这个,所以想方设法的进了王府。最起码……她自己的日子保住了。”
——一辆小车停在了京郊一个庄子上,车上下来一个中年妇人。粗布衣裳,黑布鞋,头发花白,脸色蜡黄。眉头皱纹和法令纹明显。
她随下人进了屋子,正座上,坐着一男一女,旁边,还有个羊胡子老头。
“黄姨娘,把你弄出来可真不容易。”首先开口的,是丰群王。
“不知道黄姨娘,值不值得……我们费这番心思呢?”现在说话的林之萱,她上下打量着黄姨娘,后背有些发冷。
这个女人,看轮廓,年青时也应该是个美人儿。只在苦禅庵呆了四五年,就……这个模样了啊!?她都想摸自己的脸蛋了。
幸亏自己呆了不到一年就出来了,要是时间久了,难保不和她一样啊!
那名妇人,眼睛也没了过去清亮,表情也阴阴的,“不知道两位把黄婉弄出来,是要做什么?”
……
晚上,那名羊胡子老者,进城,竟然去了静王府。等到快深夜了,静王才得着空见他。他简短的把跟黄姨娘见面的情况说了说:“王爷,属下看着,黄姨娘手里,也没什么重要的东西。目前看来,只一个奴婢的下落有些可疑……可这,不算什么大事儿啊!”
静王听完,“很多成功,都是一些小事的累积,不要急……”
李成跟李谨走的太近!自己维了他半天,却怎么也比不过李谨!
原来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可现在,李谨步步走高,不容小觑了啊!
怎么能不提前布局呢?
那老者赶紧行礼,“是属下缺乏远见……”
“让丰郡王先商量着吧,有什么结果,告诉本王就好!”
第350章 把水搅浑好摸鱼
早朝上,果然有人提及立皇后和太子。
皇上对这件事,还没有深思熟虑,当下脸色不好,也不说话。
大臣们,也只是先提一下,先皇后和太子刚去,不好过于的提及此事。只是让皇上,有个心理准备。
退朝后,皇上心里烦,把林即叫来说闲话。
跟他提及朝臣所议立后立储之事,林即早就听了老爹的话,只温言安慰皇上,要注意自己的身子。而且他自己的外甥女儿就在后宫,立后之事,他说多说少,并不好……
提及太子,他又会把每个皇子,都捡着优点夸两句,过多的话也不说。
皇上看他没反应,就又叫来安王跟他念叨,安王只给个耳朵听,连一句回话都没有。皇上心里有气,却也没有发泄的地方。
正在此时,东北凤凰城发生地动,数万人受灾。
皇上身子没完全好,又得打起精神。拨付了四十万两银子和粮食棉布等,要指派官员前去赈灾。
几名皇子都主动请缨前往。
大臣们也纷纷提议,派个皇子去,会显得更加的郑重。
皇上也是这样认为的,琢磨了一圈儿,派谁去好呢?
这些大臣们……估计都在揣测自己的想法,会根据派的人,推测将来选定之人……
呵呵,朕哪能让你们那么轻易如了意?
……一眼看到李成站在李谨身边,正悄悄的说着什么,心里厌烦,当下脑子一抽,一指李谨,让他去。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
皇上心中得意,就得把水搅浑……
静王平静的回到家,派不派他去,他都已经做了准备。当下把手下人叫进来商量了一番,然后,一群人出府,各办各的事去了……
李谨带队走后,二十多天,消息传来……谨王的队伍刚出山海关,就遇到麻烦,弄丢了粮草和银两,他急于去找回来,结果人也不见了……
这可以说是震惊朝堂了。
皇上大怒,拍着桌子骂李谨,指责他失职,辜负了自己的殷切希望。
李成本能的给二哥讲情“父皇,二哥为人细致,又很能干,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丢失救灾银两和物资。这里面肯定有蹊跷,父皇,儿臣愿意前去调查。”
皇上一看他说话,更是生气,“住口!灾区的人都在等着粮食银两,结果却让他在半路弄丢了!他没带队伍去吗?你竟然还替他说话!这是公事,不是你们平常关系好,就能替他遮掩说情的!你这个糊涂虫,把朝廷公务当人情!辜负了朕对你的一番器重!给朕滚回家好好想想,先别出门了!”
李成有些莫名其妙,父皇怎么发这么大火?还想再说,让旁边人拉住了。
皇上接着吩咐,让李青再带着粮食和银两去赈灾,派人去剿匪并追回银两,并把李谨,“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