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厨神美人+番外(346)

作者:阿喵亮爪爪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因为万林厂子弟学校已经落成,年后就会投入使用,万林厂职工的孩子很快就能在厂里读书了。

然而,老师却成了问题,毕竟这年头知识分子可都上山下乡了,想找到老师可不容易,而且这年头老师可不好当。

尤其是外头,基本是谈老师色变,没什么人愿意当老师了。

万林厂虽然想招募老师,奈何现有情况不允许。

没办法厂长和李主任只能把目光放到万林厂现有的人才里。

宋小丽是师范生,她当之无愧的语文老师甚至还兼职数学老师。

李主任当教导主任外加思想政治老师,而他办公室里的广播员们也都兼职当老师。

就连陈红旗也得过来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总而言之万林厂子弟学校就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正式招生了 。

第一届学生也不多,5-12岁的都有,林林总总加了起来不到30个孩子。

最后只能根据他们的年龄大致分为两个班级。

话说这里要补充一句,赵挽风也是等开学了才知道,原来这个年代小学只到5年级,而且也没有所谓的学前班,甚至很多人是八九岁了才读一年级。

不过也能理解,这年头吃饱喝足都成问题,教育啥的就更谈不上了。

而且孩子一旦去上学,家里就少了一个人干农活。

城市的孩子还好,家里没田没地的,父母去上班了,孩子在家也帮不到什么干脆上学去,但是农村的就不一样了,农村里多的是要干的活,即便是小孩子作用也是很大的。

所以农村向来是等孩子八九岁了再送去读几年小学,家长要求也不高能认得几个字就成,反正将来也是回家种田或嫁人。

至于科学家、建筑家、外交家等等,那都是城里孩子的遥不可及的梦,农村人务实想不到那么长远去。

对于这种教育观点赵挽风是不苟同的,不管什么年代都不能缺了孩子的教育,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辟如小顾专家,如果他没有读书,又怎么有机会报效祖国?

他今日的一切,并非爹妈安排,而是他从认真学习开始的啊。

假设小顾专家读书时就放弃自我,现在只怕也跟陈红旗一样,到处上蹿下跳吧?

想到这种可能,赵挽风默默摇头,更坚定了自家小孩要好好抓教育的决心。

当然,不止她未来的孩子,只要是赵挽风身边的人,她都不断地灌输他们知识的重要性,有的孩子是因为要帮家里干活所以让他晚读书,有的则是要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不管什么理由,只要家里有孩子的,赵挽风一概催他们赶紧给孩子报名读书。

这年头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他们特别渴望上学,对知识的渴求程度是后面几代人所不具备的。

这么好学的孩子就该奔向更广阔的舞台。

而且别看现在停止高考了,但是六年后也该恢复了,万林厂的孩子现在抓紧学习,正好能赶上六年后恢复高考,成为第一批应届生。

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赵挽风对职工孩子上学的关心程度大大出乎李主任的预料,甚至她还成了动员职工给孩子报名上学的第一人。

凡是听说谁家有孩子还没接过来,还在家里干活的,赵挽风立刻过去做动员工作。

不知不觉间,三十多名孩子变成了五十多名慢慢的增加到差不多一百人。

能凑成四个班级了。

老师们看着日渐增加的班级,对“招生办主任”赵挽风那叫一个感激,孩子多了他们的工作也充实了。

随着孩子们入学,赵挽风女士的测验也一项项的增加了。

这些天赵挽风除了去食堂上班,就是在医务室看书学习,她感觉现在的自己就像是在职研究生,一边工作一边跨考学习。

也幸亏身边有学霸帮忙,之前的实习医生和护士都转正了,随着相处的时间越长,他们对赵挽风了解越多,慢慢的当初林茵茵李新颜表姐妹给他们灌输的赵挽风的坏印象已完全抹除。

特别是过年期间,赵挽风三五不时就会给孩子做小零食,这些零食她们自然也有份,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慢慢的大伙儿也都成为赵挽风锅铲底下的粉丝。

对于赵挽风学业上的困惑,大伙都非常积极地帮助她。

第270章 出差戈壁

有了他们的帮助,赵挽风的成绩自然就蹭蹭蹭的提上去了,后来牛医生的几场大校考赵挽风的成绩都不差,别说牛医生,就连她自己都感动得不行。

没曾想她做了两辈子的厨子,竟然有一天能跨考医学,虽然不至于当一线的外科医生,但是牛医生说她当护士或者是门诊医生基本没有问题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