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鹰酱联合诸国为难兔子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懂的都懂。
“如果,我们把射程提高到50呢?”
就在众人都倍感挫败的时候,一道沉稳的声音在后方响起。
大家不约而同回头,发话的竟然是团队最年轻的小顾专家。
他眸光沉沉一脸认真,这气势仿佛他家后院就有这东西一样。
没等领导开口,科研组组长直接摇头:“不行,45公里是助推器能承受的最高值域,再往前推15公里,助推器压根承受不住。”
上次试炮失败就是因为助推器和涡轮增压发动机受力限度压得太高导致的,要知道上次的目标射程只是52,然而52都已经出意外更别说50了。
45是他们好不容易算出的最佳阈值,出于安全和稳定性考量,真的无法再往前推。
而且如果真的要重新推射程,那他们这两个月加班加点赶出来的产品不就得全部回炉重造?
明明已经有成品,而且成品也都能用,大不了就不往国外销售了,他们自己用还不行?
本来,优化这些武器的目的也是先紧着国内武装,而非国外市场。
在这物资紧缺的时刻,既然有能用的为何要推翻不用,跑去研究新的?
科研组组长主张先武装有赋闲时间和能力再去研发新品,而不是一味地看着别人新品就想着如何推翻自己的,去超越他们。
第124章 加班说来就来
“陈组长的考虑也是合理的,武器这种东西确实更新迭代的很快,若要一直跟别人比这确实是一场持久战。”赵政委徐徐开口:“然而战场上比的偏偏还真是谁的东西更新更厉害,当年我们用一把二八杠把鬼子赶走,死了多少人吃了多少苦,我们但凡有点先进的武器不至于这么惨。
现在也是一样,别人已经生产冲锋枪我们还继续闭门造车生产二八杠,确实就没什么意义。”
赵政委的话简单直白也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见解。
领导都这么说了,科研组长也不好再坚持 ,只能默默看向顾念余。
“你说要推15公里,你的想法是什么。”
顾念余不卑不亢地开口:“其实之前重新推算数据时,我和凌桥发现了一组很有潜力的数据——若涡轮增压器转速够快,助推器的弹性会更宽。目前我们能买到的涡轮增压器有7种,在上次数据重组时,我们发现有三种涡轮增压还有加快的余地,但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有继续往下实验,如果把实验继续下去,兴许能实现再推15公里。”
凌桥在一旁补充:“没错,希望还是很大的,我也觉得可以一试。”
“既然如此,尽管实验!我们全力配合!”赵政委拍案:“就算失败也没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错,放手去做,我们全力配合!”王首长也点头。
“行,那这些天咱们就舍命陪君子,和你一块干。”高首长也慷慨激昂地点头。
厂长也没想道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原本只是领导巡查几天,这会儿变成了领导一起参与改良,这压力一下就来了。
不过这年头大家都是行动派,前面又没有能效仿的先例,大伙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就算哪了。
从炮台撤回后,众人直接去了研究院。
找发动机的找发动机,重新算数据的算数据,至于领导这个忙着向上级打电话,那个联络大本营部署未来一段时间事宜,就连沈白舟也被拉去提供他所知的那款新武器的数据。
大伙满脑子都是改良事宜,到了饭点,还是被三催四请的才去吃饭。
吃饭时看着火锅,想的也是涡轮柴油发动机,美味不美味的也都顾不上了,饭桌上全在说数据,和中午悠闲聊天的氛围完全不同。
赵晚风见状便猜到估计是试炮有了曲折,于是也没有打扰,让他们好好聊数据去。
众人草草吃完,一边商量着数据一边离去,仿佛食堂员工全都是透明看人似的,然而被如此忽视,食堂组的成员却一点也不觉得被轻视。
他们感慨道:“专家不愧是专家啊,刚才说的我一个字都听不懂。”
“我听懂了一样。”南大姐神秘兮兮地接话。
“什么?”众人好奇。
“看模样,科研组又要加班了。”
众人:“……”
赵挽风无奈摇摇头嘀咕:“也不知是不是试炮出了问题。”
毕竟他们下午只是去试炮了,赵挽风能想到的可能也就只有这个。
大伙的目光纷纷投向赵挽风,仿佛在期待她说更多。
赵挽风一愣笑着挥手:“你们可别这么看着我啊,我也只是乱猜的。行了,大伙赶紧收拾东西吧,说不定今晚要加班做宵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