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嘴角,隐隐含着笑意。
叶常喜滋滋站在一旁,“这成亲的日子还是得钦天监查,到时他们选出来几个吉祥如意多子多孙的好日子,王爷您再挑个最近的日子就是。”
赵承渊抬头看了叶常一眼,难得对他和颜悦色,“钦天监选的日子多要揣摩圣意,不见得就是好的。天文历法,易经八卦,本王略懂一些,还是自己查看推算吧。”
见王爷居然对他笑,叶常受宠若惊,啊,有女主子果真是好哇!
他笑嘻嘻道,“这会功夫,恐怕县主已经接到旨意了,还不知她要怎么高兴呢!王爷您要不要去看看县主?”
赵承渊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等罗平回来吧。”
定国公会不会应,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不应也有不应的好处,再多些波折,反而结果更匝实。
书房门打开,罗平大步流星进来,神色有些奇怪。
叶常不满地瞪着他,“你不会笑就别笑,跟平日里那般面无表情就好,怎么这么个神色?”
赵承渊目光微动,“出了什么事?”
罗平迟疑了一瞬,艰难道,“王爷,送去定国公府的懿旨是错的,吴俭拿着懿旨回宫了!”
第275章 十里红妆(一更)
御书房。
庆明帝将懿旨放到一边,淡声道,“这么说,定国公是同意赐婚了。”
吴俭脊背森寒,心生惧意。
他没想到,皇上能在众人眼皮子底下做了这么大的手脚,移花接木,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
他稳定心神,回话道,“回皇上,定国公虽多有抗拒不悦,最终是同意了的。”
庆明帝倚靠着龙椅,脸色沉鸷。
片刻后,他道,“宣成郡王。”
吴俭应诺出去。
不久之后,成郡王进来了。
他拱手道,“皇上。”
庆明帝道,“传令下去,加强宫防,关闭所有宫禁,谁也不得出入皇宫。”
成郡王眼中闪过意外,拱手沉声道,“臣遵旨!”
庆明帝又道,“包括晋王。”
“是!”
成郡王匆匆离开御书房。
暗夜中,宫殿高墙影影幢幢,隐隐可见刀箭森森,暗潮涌动。
--
赵承渊展开书案上的懿旨,看着上面的半边玺印,凤眸幽森。
赐婚懿旨一式两份,合并在骑缝盖玺印,能合二为一方有效。对这种一式两份的诏书,皇兄一向如此行事。
另一份诏书,皇兄是用了给镇国公府的吧?
若是定国公同意了,可懿旨有误,赐婚无效。若是他不同意,皇兄更是可以借势收回赐婚懿旨。
如此,太后的两份诏书都已作废,一切归零重谈。
自己若再想从太后那里求来赐婚懿旨,恐怕就难了。而皇兄没了顾忌,再借朝臣口诛笔伐之势,对他打压。
甚至,皇兄说不得会另起赐婚诏书,为太子和攸宁赐婚。
赵承渊卷起懿旨,放到匣子里,打开书案上的一个暗格,收了起来。
他起身出了外书房。
长空湛湛,星汉灿烂。
他负手往内宅的方向走去。
叶常见他不出府,很是意外,愤愤道,“王爷,不该去皇宫找皇上算账吗?让他另起诏书!”
赵承渊淡声道,“本王要娶昭平,何须他来同意了。”
他进了内宅,穿过竹林曲径,到了一个关着的月门。
守门的婆子兢兢业业,不畏冬夜寒风,裹着棉袍子抄着手站在门旁守着。
“开门。”
婆子看清来人,慌忙跪下请安,“王爷!”
又爬了起来,拿钥匙开门。
赵承渊穿过月门,去了隔壁的安陵侯府。
婆子怔怔看着月白色的背影,天哪,王爷自从大了后可从来没走过这个门!
出了什么大事!
赵承渊径直去了陆老夫人的秋山堂。
陆老夫人在院里和陆老侯爷对打,四十斤大刀在手中虎虎生风,她耍了个硕大的刀花便将大刀扔给了老侯爷。
她神清气爽道,“你最近功夫可退步了啊,吟诗作对哪里是你干的活?把正经事给撂下了!”
陆老侯爷轻松接住大刀,肩宽背阔一身煞气,笑呵呵跟在她身后,“我是儒将,不会吟诗作对怎么行?阿锣你当初不就是看中了我这点么!”
陆老夫人白了他一眼,“你这辈子是搞不清自己的定位了。”
陆老侯爷仰天长叹,女人啊,总是那么口是心非。
他余光瞥过穿堂,见一玉白身影,卓然而立。悄无声息,也不知站在那里多久了。
陆老侯爷皱眉道,“阿渊?大晚上的你怎来了?”
影响我们夫妻恩爱!
陆老夫人瞪了老侯爷一眼,问赵承渊,“可是有什么急事?”
赵承渊拱手道,“舅母,我来取母后留下的那四对翡翠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