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带着妞妞在边上兴奋嗷嗷叫着要帮忙。
赵春花过来拆台,在一边道,“去去,俩臭孩子光知道玩面了,还帮忙呢,是帮倒忙吧。
俩小不高兴鼓脸,他们明明那么乖,才不会帮倒忙呢。
反正最后老太太也没答应兄妹俩来帮忙,林蔓跟赵春花忙活,俩小只能搬来小杌子,巴巴坐在上头,等着吃那出锅后的第一个猪肉白菜包。
现在是农闲时节,村里也没啥活,村人们上工也就把地里翻一遍,然后除草浇水啥的,不到五点就能下工回家。
这一下午,赵春花除了忙活包包子,也惦记着前头腌的酸豇豆,豇豆就是豆角,也是河溪村村民过冬常吃的咸菜,今年老陆家种的豆角多,老太太一下子就腌了三坛子,一坛子留着自家吃,一坛子给肃省的亲家寄去,还有一坛子给林坤寄去。
林蔓听了,颇为有些意外,家里腌了三坛子豆角呢,不给陆洲寄部队去尝尝呀。
赵春花听了“嗨”了一声,混不在意道,“寄啥啊,不用寄,咱还有俩月就去海岛随军了,这臭小子想吃啥时候吃不到啊,蔓啊,不用管他,来尝尝这豆角味儿正不?”
林蔓立马笑眯眯过去尝了,俩小凑在奶奶婶婶跟前,睁着滴溜溜的大眼儿看着地上灰扑扑的坛子,吃一口热腾腾大肉包,再尝一口酸酸脆辣的豆角,一家子喜笑颜开,商量着啥时候把腌好的豆角给亲家寄过去,都把陆营长忘光光,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
第44章
霜降之后, 河溪村的天气骤降,清晨天还未亮,外头地里的麦苗上的露珠就变成了白霜, 村里的人给后山的茶树林、果树林裹上了草秸编箔, 就怕万一树木给受了冻, 明年不好结果。
老陆家也把家里菜园里的大白菜、自留地里的地瓜、土豆挖回来,放在地窖里留着过冬。
初冬的天气上午温度回升, 地里的白霜散去, 田畴青葱,橙黄桔绿, 冬菊竞放。
这几天河西村的天气阴沉沉的, 昨个儿老支书在家听铁喇叭——也就是收音机, 收音机里头预告说明天要下雪,这年头河西村就老支书家有台二手收音机,村里人没见过这稀罕东西, 只觉得这么一个铁盒子, 就能从里头听人唱大戏,说话啥的, 不是跟村里的大喇叭一个样嘛。
村里有经验的老农也说,看这几天的天儿, 怕是今年的初雪要来了。
一个两个都这么说, 大家伙儿赶紧把家里的暖炕烧起来,就怕哪天夜里突然来了风雪, 隔天早上一家子起来在滴水成冰的屋里, 给冻出个好歹来, 还得吃药打针费钱儿。
老陆家窝棚里堆满了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皆是一家人趁着空闲的时候去山上捡来的树枝, 虽然不是什么粗树干,但是拿回来烧炕也挺耐烧。
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果然不错,今个儿早上八点多,阴霾密布的天儿就扑簌簌下起了雪粒子,林蔓穿着婆婆给做的花棉袄,乌黑的长发梳成俏丽的麻花辫,素白着一张小脸上无半点脂粉,却愈发显的乌发红唇,艳若桃李。
话说回来,这还是林蔓在河西村过的第一个冬天呢,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也是最后一个冬天了。
今年的初雪怎么也要看一看,林蔓站在老陆家厅堂下看着外头密密匝匝的雪花,仰头深吸口清冽的新鲜空气,只觉得心旷神怡。
铁蛋跟妞妞俩小裹成小胖球儿,一如既往跟在婶婶身边,也学着林蔓的样子,抬起胖乎乎的小脸儿,往天上瞅啊瞅。
关键是俩小看了半天都给看成斗鸡眼了,也没瞧见天上有什么好东西,不就是下雪嘛,有什么好看的呀。
兄妹俩干脆也不看了,直接伸着小舌头去舔外头的雪花,嘻嘻,凉凉的,真舒服。
赵春花抱着捆柴从窝棚里进屋,看见一大两小在厅堂下站着,还以为是在看雪景呢,过来一瞅,嘿,两个小东西在那吃雪呢!
老太太气过去毫不客气一人赏了个糖炒栗子,“俩倒霉孩子干啥呢,晚上拉肚子可别哭,去,屋里待着去!”
俩小捂着脑袋瓜赶紧跑了。
赵春花转头想收拾大的呢,林蔓立马笑眯眯给板脸的老太太顺毛,一会儿说娘真是辛苦了,一大早就起来烧炕,一会儿殷勤给老太太垂肩揉腰,连带着跑掉的铁蛋和妞妞也过来小狗腿似的帮忙。
赵春花哪还生气啊,撑不住就给笑开了,“行了,别闹腾了,外头怪冷的,来屋里暖和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