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若你选,你会怎么做?”
宋也川平静答:“我会主张,商君之政。”
他从来没有主动和温珩说起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一是他自认为自己年岁尚轻,看待事物的角度或许偏颇,其二是温珩彼时才刚刚开蒙,他不想让自己的思想左右他。
但如今的温珩,已经不是个孩子了。他眼眸坚毅且又才思敏捷,他在以自己的见解质疑一个时代,宋也川不是在向他倾诉自己的政治主张,反而像是一个平等的交流。
温珩的目光落在宋也川的官帽处,他知道这顶乌纱之下,藏着的是宋也川不堪回首的过去:“先生为何会有此说?”
“商君之法不仅仅有连坐这一条,如今大梁七百多县,也是沿用了商君的政治构想。商君之策,破除井田,从而改善了土地兼并之困,却为世族所不容,如今的大梁亦是豪强林立,积弊日胜。若破此局,非严刑酷法不能起效。所以臣会做此结论。”
温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们二人沿着夹道走了很久,温珩突然问:“宋先生是尊崇法家之说么?”
宋也川缓缓摇头:“比起法家之说,臣个人却倾向于道家的学问。”
“泽及万物却不自以为仁,调和万物却不自以为义。这是臣的处世之道,却不适用于殿下。”
“这又为何?”
“殿下为尊,也川为臣,这是本质之别。”宋也川淡然一笑,“且臣与殿下其实并不同路,殿下是要向上走的人,而臣从无此心。”
温珩抿唇:“你的心在我阿姊身上。”
宋也川弯眸:“是。”
温珩看着他的眼睛:“我知你朝中危困,有什么是我能帮你的?”
宋也川想了想,突然说:“的确有一件事,只有殿下才能帮我。”
“你说。”
“是想将一个人暂且养在宫里,不用给他什么一官半职,关起来也不碍事,留口气就行。宫里人来人往太点眼了,唯独乾西那头还安静着,少有人走动。”
温珩听罢点点头:“我知道了,哪天你递牌子将人送进来,我来安置。”
*
武定元年,二月初一,大雪。
温昭明叫了温江沅和温清影一道去颂梅园观雪。
温江沅兴致不高却依然赴约,他们三个人一起坐在亭子里,围着火炉取暖喝茶。
过了晌午吃了午膳,温昭明和温清影还想去煮酒,温江沅便先一步告辞了。
对着温昭明,温清影的话便多了,聊着聊着话题便转去了闺房之乐。
“先前还觉得话本都是假的,”温清影人活泼,口齿也很伶俐,“如今才知道真兴味是什么。”
温昭明想起那日宛若上刑般的始末,人就有些兴致缺缺:“是么?”
“自然是。”温清影用木勺舀了酒,喝得双腮微红,“先前还怕是个读书人,不如武人孔武有力,我担心得多余了。”
温昭明见四下无人,索性问她:“不痛么?”
她问得直白,温清影有些羞怯,小声说:“初几次确实有些,但后来便好得多了。”
温昭明愣了一下:“果真么?为何我痛得死去活来?”
温清影闻言掩唇而笑:“宋御史那般斯文的人,还有这样的时候么?”
想到宋也川,温昭明叹气:“就那一回,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你们再试试。”温清影声音越说越小,“多几回就好了。”
温昭明缓缓颔首:“好是好,只是宋也川忙得很,宿在宫里没个空闲,上回见他都是五日之前了。”
“这阵子确实事情多。”温清影笑,“忙也是好事,说明陛下还是愿意重用他的。”
温昭明想了想说:“好多人想见他,他府上的拜帖收得太多,这两日竟开始往我的府上送,看得我头都痛了。最近我也有些忙,没空想你说的这些事。”
“再不济,还可以用些东西。”温清影声若蚊蚋,“就是那种、那种药膏,很多地方有卖的,我这有多余的,也能赠你一些。”
温昭明欣然笑纳:“我一会叫侍女随你去拿,多谢。”
二人又饮了一会酒,外头来报说宋御史和池公子来了。
外头飞雪如絮,雪映红梅,在纷乱的雪末间,二人正迎面走来。
池濯端正,宋也川清隽,枝条交映间,宛若谪仙。
温昭明看着走来的两人,不由得挑挑拣拣:“还是你家驸马更好些,身子强健挺拔,宋也川也太瘦了。”
“瘦些没什么的。大不了给他做点吃的补补。”温清影咬唇笑,“太沉了了不好,压得我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