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听了禀报之后,归纳了一下,反对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怕花钱,宇文家从献帝爷开始就提倡节俭,这份优良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朝廷但凡要办什么花银子的项目,他们都会站出来反对。
还有一种认为女子识字无用,其实说白了,是怕女子识字之后想法会多,不好控制。
这场女子办学风波,足足吵了五天,吵得大家都没了力气,说起这个话题都有点生一理性的厌恶了。
就在这个时候,皇上提出,“既然争持不下,要不就先落实各州府设妇联机构的事吧,这事伴随着改法一同进行,让被欺负的女子有一个申诉的门路,如何?”
这妇联机构的事,首辅也趁机解释了一番,其实就是各州府下沉的镇有一个独立办事处,专门处理女子问题。
这和女子办学比起来,实在算不得什么事,而且是各州府自己花银子雇人办的,花不到朝廷什么银子,通过,通过,一致通过。
宇文皓当即命学士草拟圣旨颁布下去。
此事办妥,回去跟老元也能交差了。
元卿凌确实很满意,这一步走得这么顺利,主要还是归功于前面五天关于女子办学的争吵,大家都吵破喉咙了,不想再吵,只想做个安静的官员。
“一步一步来,不能太急。”宇文皓是要掌控着步伐的,一开始的时候步子如果迈都太大,会扯蛋。
元卿凌道:“十年内,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到位,所以,是要一步步来,但也要在一些比较繁荣的地方实施试点学校。”
初步拟定是十年计划,医学院现在已经铺开,但是女子还是比较少的,这主要是医学院对识字有要求,不可能再像办学之初那样,还都收几个不识字的从头开始教。
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完善的。
秦欢父子调戏民女调到了皇后面前,还差点把未来太子妃给掳了回去,秦欢都做好掉脑袋的准备。
后秦欢得知自己的儿子还敢在太子爷面前威风,吓得心肝都快裂开了,一颗脑袋能解决的事,最后弄得九族埋了两亩地,那真是家族的千古罪人了。
不过经过审理,最后父子被判了流放江北府做苦役二十年,这对他们父子来说,算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首辅那边,也开始办起了周刊,七天发行一次,这就给了足够的时间他们去收集素材。
皇后想为女子办学的事,也通过第一期的周刊发出去了,周刊是给识字的人看的,但是肃王府的口口相传同时发挥了功效。
京城的大街小巷,茶馆酒肆,都有他们忙碌而专业的身影,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外来人口密集的都会城市,每日都有大批的客商和地方小吏进出,所以这些消息很快就带往了北唐各处。
一时间,整个北唐上下都在商议皇后提倡办女子学校的事。
当有一件事情全国都在议论,那必定是会引起思考的。
反对是有的,但现在还没有推行,所以反对也只是嘴上说说。
而舆论的铺开,则是帮妇联推进工作,因为妇联是严旨下的,吏部要核查,所以各州府迅速成立妇联办事处,各镇的妇联办事处受州府妇联办事处管,而各州府的办事处受京城的妇联衙门统管,这样一级一级地管辖,雏形就出来了。
在发酵办学事情的时候,妇联就开始了第一项工作,走动说服,或者以派发鸡蛋的福利召开会议,给大家说说女子办学的好处。
工作是繁琐且艰巨的,但是总要做,不然的话永远办不成。
第1992章 争相自荐
京城这边,由几位亲王妃和陈夫人组织的官家家眷一起发起倡议,请求在京城首办女子学校。
第一家女子学校不需要朝廷拨款,由王妃容月带头募捐,在诸位夫人大力支持之下,第一所女子学校如火如荼地建造了。
在北唐,有钱人家或者是官家里头会办女子私塾,因此总有识字或者文才通达的女子,元卿凌跟诸位内外命妇们说话聊天的时候,就不怎么经意地提了一句,说如果这些学识颇丰的女子们如果能担任第一所女子学校的老师,那是最好不过的。
顿了顿,她又说了一句,当然,或许家中父亲或者夫婿不同意的,但也总有些男子是通情达理,愿意女子和男子一同进步的,希望在京城能看到这样的好男儿郎。
这些不甚经意的话,肯定是要传出去的,皇后娘娘想看到的那种好男儿郎,也一定会出现。
男人嘛,你骂他几句,他容易犯倔,但你捧他两句,尤其是当今皇后的捧,便叫他做什么都愿意。
泽兰第一个站出来,说是要当女子学校的老师。
泽兰这个决定,连元卿凌都没想到,因为她知道女儿是很怕麻烦的,尤其最近她也忙着那些事情,晚上几乎不在宫里,白日除了睡觉,就是忙一些调查,她几乎没有什么空余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