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相处,他早就发现了她唯一的扭捏,便是没有办法坦率关心别人。
“都是听信谗言妄语的老百姓,不说手无寸铁的,顶多就是些农具没有什么威胁,顶多不听劝便要去罢了。”
听到这话,其实丁书涵想要开口问些什么,但还是没有张口,她不习惯问起这自己其实关心但又有些违反她原则的事情。
她自然知道边民并没有什么威胁力,但是隔壁的军队肯定也同样是驻守在边境。
按照邻国的发展,武装部署大概是比不过的,毕竟很多技术都是靠邻国的友好建交扶持而建设奠定的。
而陆文曜这一刻就像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一般,像是掌握了她的一切想法。
“涉及外交,谁都不会贸然行动。”陆文曜说得很是简短,刻意隐瞒了边境前两方剑拔弩张的紧张。
但他说的也是实话,边境涉及的方面太多又太过敏感,多说无益。
反而容易让人紧张、人心惶惶。
即便对面的武装军事比我国相比确实发展迅速且实力强筋,也没有人敢轻易拿外交开玩笑。
谁也不会、也不敢贸然行动。
而上面的命令也是劝阻为主,坚决不能开枪制止越境行为,能感受到明显的退让。
其实也不难理解,听信谗言妄语而动了离开祖国心思的百姓,强留只会逆反。
如果开枪制止,肯定还会被不少虎视眈眈我国的其他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抹黑,并且一定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做文章。
这下达的命令看似是退让,但其实完全是为了更重要的大局着想。
丁书涵本觉得自己很会看人眼色、猜人心思,但是此刻的陆文曜好像比自己还要厉害些。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对面这个男人其实并不擅长猜人心思,他说得这般详尽。
只是希望丁书涵不要像昨天那般担心得需要熬夜等自己,想让她安心。
*
陆文曜虽然说的比较轻松和安全,但是丁书涵却知道他这么说只是为了让自己安心。
毕竟现在兵团给团家属院连夜在门口安排调配了值班站岗的士兵们。
也因为如此,院里面的嫂子们也不再在院门口搬个小马扎聊闲天了。
原本丁书涵第一次看到她们这般,还有几分想笑,可现在她们转移了阵地,倒让她挺不习惯的。
而关于边民越境相关的情况和事情,她也从家属院里的军嫂婶子们嘴里听到了不少没有证实的小道消息。
虽然有些消息听起来有几分离谱,很明显是捏造的,但是无不都在说明着边境局势的收缩和紧张。
而也正是因为离谱,所以嫂子们说得更是津津乐道。
丁书涵看到她们还能这般轻松地说则会没有边际的话,只觉得这群军嫂婶子们确实因为之前的苦日子,练就了强大且抗压的心脏。
在她们心里很是信任自己的丈夫还有祖国的能力,之前那么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实在是莫名的精神胜利法,但也感染了几分丁书涵,让她心里多了几分踏实。
其实两国交恶已经在几年前就有了开端,对方的援助本就逐年缩减着,甚至还出现了打压的苗头。
但两国还是很大程度上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和稳定。
其实内部、外部的局势早就暗流涌动,甚至边境还发生过不少局部武装冲突。
不过都没有闹大,波及得人员和范围都不大。
再加上信息流通比较滞后,所以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边境的具体动荡不安。
丁书涵虽然知道这次边民越境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还是不愿意看到现在这般景象。
因为她知道紧接着就是因为边民越境事件为导火索而造成两国彻底的交恶,对接下来的工业、军事发展有着不小的打击。
毕竟现在很多建设的技术支持都是依靠邻国的帮助,建立了现在现代工业化的基础。
确实如丁书涵所想,此刻西北建设兵团的各个团部还有查克尔农垦大学已经乱成了一团。
虽然每个了解局势的人都早已隐隐不安,但是还是没有想到这天会来的如此突然。
邻国派来的外籍教授和科研人员正在紧急收拾所有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报告,一副要将西北建设发展赶尽杀绝的意思。
没有要留下任何情面的意思。
要知道这些资料、研究报告,对于建设兵团还有大学里的教授们来讲并不只是一张张写满自己心血的纸张。
更多的是这里面的每一张纸,都有可能会多增加亩产,养活一个百姓的口粮。
兵团和实验室的气氛除了紧张和凝固外,还有沉重的无力感。
其实这些紧急收拾要带走相关资料和研究报告的外籍教授和科研人员里,哪个是能不听命的?他们何尝不跟自己一般无奈又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