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只有初三在上课,前面的新教学楼空荡荡的,没一点人气。林薇每天来上学的时候就觉得这里充满了萧索之意,每次都会快步走过前半个校园。
而同学们每经过一次无人的新教学楼,就会被提醒到只有苦命的他们在补课,别人还在享受快乐的寒假。
化学老师跟他们开玩笑道,“为了给你们上这个课,我今年连我岳父家都没有去拜年,你们师母都两天没跟我说话了。”
化学老师的妻子并不是本地人,来回一趟得要两三天。
同学们就很配合地回道,“那老师,你是不是要被师母罚睡书房了呀。”
还有调皮的男生笑道,“老师,要是没地方过夜,我们男生宿舍欢迎你的到来。”
大家哈哈完后,再看化学老师都亲近多了,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林薇总觉得这是化学老师的一种策略,没看打趣完他后,同学们上化学课都配合多了嘛。
补课总感觉不是正式在上学,一些升旗仪式课间操通通都没有了,每天就是上课上课上课,一点其他的调剂都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的教学进度飞快,连上学期才开课的化学都已经结束新课了。
化学老师讲完最后一章,说道,“好了,新课已经全部上完了,明天我们就开始复习,大家记得把复习辅导书准备好。”
其他科目早就开始在复习了,每一科都有一本专门的复习辅导书。虽然老师们是按照复习辅导书在开始复习,但是他们也要求把初一到初三的全部课本都带过来。
老师们都反复强调,“复习书只是补充,真正要专注的还是课本。”
三年的课本一股脑地摆上课桌后,老师基本上就看不到学生的脸了,严重影响了师生课堂交流。
课本占据了半个课桌后,林薇也觉得很不方便。一是堆太高了,很容易被人不小心推倒,二是拿本书或者写个作业很不方便,写到一半还要侧着写。
于是她想了想,跟小卖部要了一个纸箱子回来,除了近期要用到的课本,其他学习资料都放进箱子里。
纸箱子够大,摆完她的还能摆下何心怡的,林薇把纸箱子放在两人中间,要什么就往下面拿就行,十分方便。
文校长在教室转了一圈,盯上了林薇的创意,把她叫过去问清楚后,就把这个在班上说了,还下了死命令,“今天就把你们的课桌给我清理好了,书堆那么高,还能看见黑板吗?”
文校长一说完,同学们就一窝蜂地去找小卖部要纸箱子回来。一个两个的,去要的人多了,小卖部老板发现了商机,原地涨价,原来只能当废品卖的纸箱子顿时身价倍涨。
尤其是在隔壁班的同学发现了六班的动静,跟着效仿之后,林薇发现她免费拿回来的纸箱子现在已经按照箱子的新旧程度卖到五毛到两元不等了,还有价无市,小卖部老板这波赚狠了。
这下,同学们的桌面清爽起来了,只是换成地面无从下脚了,经常能看到坐在靠里的同学是跳着出来的。
这么多老师说要专注课本,林薇自然不会放过,在老师复习这块之前,不管自己掌握得如何,她都会认真地去读课本。
重新来看原来觉得已经很熟悉的课本后,她真的发现每读一遍还是会有新的收获。尤其是文科的,像历史政治什么的,她之前觉得已经足够熟悉了。但是仅限于正文,现在她发现其实下面的一些注释,补充说明她并没有关注到。
比如南北朝,正文并没有全部说明,林薇可以张口就来“宋齐梁陈”,但是对于北朝就陌生了,现在才记得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虽然可能考试不会考这么细,但是林薇觉得如果要深耕文科的话,这些多了解一点也是好的,可以让她脑袋里的历史时间轴更加细致。
补课的时候,对星期不是那么准确,对日子的流逝也不那么敏感,林薇是看到贺慧银拿着一袋子元宵回来,才醒悟,“哦,原来明天就是元宵节了。”
可惜学校并不打算放假,打算直接给他们过渡到十六的开学日。
贺慧银把元宵放在餐桌上,嘱咐道,“明天早上在家吃早餐,我给煮元宵。”
林薇马上就答应了,她可喜欢吃元宵了,可惜平时外面都没有卖的,只有节庆时候才有人做着出来卖。
“你想吃几个?”贺慧银数着明天要煮的元宵数量。
林薇先是问道,“买的什么馅的?”
“芝麻白糖的。”
林薇看着这元宵的大个头,谨慎道,“五个就可以了。”
元宵是真的很饱肚子,几个就能吃得很撑,要是汤圆的话,林薇可以吃下的数量就能加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