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农女种田忙(1071)

作者:爱打瞌睡的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姐弟俩被拉得踉踉跄跄,比力气就比不过,受到惊吓的尖叫声都没有那几个孩子说话的嗓门大。

在家时不觉得,现在一对比,立马就显出中气不足来。

一旁的母亲们见宋筠脸色不好,宽慰她不用太担心,知道孩子身体不好及时来凉水镇是最正确的决定,别看操场中玩闹的孩子不论男女都挺皮实的样子,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虚弱不堪慢慢养成现在这样的。

包括她们这些母亲,事实上签下卖身契的她们,当初没一个人是好的,身上不是有病就是有伤,已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卖身给祁老板是唯一的活路,现在再看她们,哪还有半点不堪的影子。

宋筠仔细打量着这些母亲,又看了看她们怀中胖乎乎的孩子,接着目光转向隔壁看台。

四周的妇人们充满善意地微笑着,都大方地任她看。

还拽着姐弟俩的孩子们也大声地保证,只要天天让姐弟俩来玩,很快就能变得跟他们一样壮实。

被拽着走不开的姐弟两个,充满期待的目光望着自己母亲。

宋筠最终笑眯眯地同意了。

孩子们欢呼一声,拉着姐弟俩冲进了玩乐的人群中。

妇婴堂的孩子见惯了一次次新来的小伙伴从瘦弱到慢慢强壮的过程,经验丰富,他们没有带着姐弟俩奔进激烈冲撞追逐打闹的人群中,而是往有器械的地方跑,把这里所有的东西玩熟了身体就壮起来了。

第1617章 抢人才的必要手段(六)

不想玩这些固定的器械还可以去玩别的,跳房子、跳皮筋、扔沙包,只要让身体动起来,想玩什么都行,绕着这个大操场跑圈都随意。

一直被拘在家里不曾肆意玩耍过的姐弟俩,光是玩个滑梯就累得喘气。

不过这滑梯确实要复杂一些,障碍式的,整体上占地挺大,只有四个角落有上滑梯的台阶,但可滑下来的滑梯却有十多处,每段滑梯之间用各种小障碍相连,极考验平衡性和灵活性,能把这些爬高爬低的小障碍玩得如履平地,身体素质肯定能比现在进步一大截。

孩子们在玩,宋筠也和周围人一起轻松地聊天,但最终她没有呆太久,孩子们体质弱,单单玩个滑梯就累得不行,母子四人早早回家,明天再来。

到家后,宋筠拿出昨天写的信看了两遍,重新取了笔墨另写了一封。

今天去妇婴堂看过后,对比出了自己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深刻差距,宋筠对伸手要钱这事有了相当大的底气,这股底气顺着笔尖的墨汁落在字里行间,带上了一股兴师问罪的气势,就差白纸黑字的指责公婆虐待长房长孙。

这信寄回去保证能激怒裘家人。

不过迁走嫁妆和户口这种事,确实是速战速决比较好,拖久了必有变数,并且会多到难以控制,在口碑名声上被人一盆盆的脏水泼得浑身漆黑都是必然的。

硬碰硬有失体面?

不,快刀斩乱麻才是对的,让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去,本姑奶奶不侍候了。

再三检查了信上没有错漏和错字后,宋筠再度出门,去邮信局将信寄了出去。

祁可很快就知道宋筠给裘家寄了信,她很期待看到裘家人的反应,不过这会儿她在研究赶到七里镇的副手们从裘家摸来的机密。

裘家人最重要的机密应该就是他们家传承了几代至今都是家业根基的棉布独家织法,他们一开始是买棉花应急,后面慢慢地加大了棉纱的采买,买的全是精梳棉和高纱支棉。

要说布料的独特织法在祁可眼里不算稀奇,看经纬线主要类似于贡缎和平绒,她更好奇的地方在于裘家人以前用本地棉纺出精梳棉与高纱支棉的技术。

宝泉县的本地棉可没有祁可手中长绒棉的品质,往年得到上等棉纱的成本较高,织出来的成品也就卖得比较贵,不然裘家人不会从买棉花改为买棉纱,并且老工人还建议千万不能断了这边的货源。

有了真正高品质的棉纱,裘家人出的布料品质自然更上一层楼,稳住了生意。

祁可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抢生意。

要说贡缎和平绒,在纺织工场里新开几条产线,产能就足以把这些小手工作坊给打趴下。

对抢生意这种事祁可是乐在其中,因为宝泉县的纺织业在大幅缩水,本地棉布的价格在飞涨,贫苦百姓买不起布料裁新衣,总有家境条件好的人买得起,哪怕战争四起的年代都不妨碍有钱人吃吃喝喝奢侈度日,棉布这种战略物资生活用品不愁卖不出去,别人让出来的市场空白她就笑纳了。

第1618章 抢人才的必要手段(七)

祁可负责下令,照临负责执行,从来没有外人进入参观过的凉水镇纺织工场悄无声息地又开了一个生产车间,趁现成海外商船扎堆靠泊的贸易季,吸引来了想做顺水生意的内陆商人,织成的样布正好给国内外商人看一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