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在暗中秘密谋划。
而信中便提及了贤亲王如何密谋招兵买马之事, 若要人不知,无非就是收服各种山贼草寇,再借由山贼草寇之名秘密行事,扩大人手, 操练兵马。
再且, 便是已然与另一位异姓王康王张英进行接触。
在早年征战结束后, 亦有不少的功臣被封了异姓王,但大多都没有实权,或者是被乾帝收回了权利, 只于下一副空壳子, 一辈子衣食无忧罢。
然而, 有些虽然表面不显,但心底里却是不甘于位, 只是被乾帝压着,所以不敢动弹罢了。
如今贤亲王接触的那位康王张英,便是其中之一,若谈得合适,想必能拉拢过来,站在同一条线上。
天高皇帝远,等乾帝察觉怕不是已经过去了好些年,密谋造反一事已然进入正轨。
即便乾帝察觉到了什么,只要表面上依然和和睦睦的,拿不出证据来,倒也无足轻重,最多是被忌惮而已。
而忌惮一早便存在了,否则乾帝为何要收回实权,没有直接寻个理由处理掉算是好的了。古往今来,哪一任帝皇不是杀戮果断,踩着无数尸骨走上皇位的。
更别说是一统天下的乾帝皇甫砺,其驭人之道、领兵之能、制衡之法等等帝王心术,无一不是其中翘楚。
所以,单单只是贤亲王在外谋划可不行,还需内外结合,将王朝内部架空。
毕竟根据剧情,无论是第一周目还是第二周目,身为反派的晏麟都是这么做的,区别在于第一周目成功了,于是当了个万万人之上的摄政王,从此监国天下。
而第二周目则主角重生归来,自然就属于主角的场合了,作为反派也只有被推翻的下场。
索性,晏麟直接依照剧情的发展来行动就成了,不就是一边迷惑乾帝,一边偷偷培养心腹,然后暗中插手朝廷。
很快,思索中的晏麟便将视线落在了桌上,影一整理好的一堆人选中的某一人。
顾怀谨,上一任科举榜首状元,寒士出身,本该前途无量,只可惜得罪了高尚书,被一再打压,如今不过是谋了个在翰林院中修撰典籍,看不到出路的小官职罢了。
纵然一腔热血,却抵不过滔天权势。
晏麟拎起对方的资料,细细观看片刻,不由点了点头。
“就从他开始吧。”
……
翰林院内。
随着天色渐暗,陆陆续续的官员停止了手中的事务,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酸涩的肩膀后,与其余同事笑呵呵地打招呼,随后一同肩并着肩离去。
偌大的院内很快便走得只剩下三两个人,其中一人见顾怀谨仍俯首案上,不由出声道:
“天色已晚,顾大人还不回去吗?”
话音刚落,便被另一人打断,目露鄙夷地撇了顾怀谨一眼,说:“李大人说笑了,这顾大人笃实好学鞠躬尽瘁,废寝忘食更乃常有之事,岂非吾等能比的。”
语气亦是颇为阴阳怪气。
只可惜,仍俯首案上的顾怀谨头也未抬,仿佛没听见般,惹得那人冷哼了一声,一佛衣袖便走了。
半响,空气恢复寂静,夕阳的余光投射进来,照耀不到的角落显得愈发昏暗。
顾怀谨这才抬起头,环顾四周空无一人,缓缓叹了一口气。
其不为所动的模样,似乎已然司空见惯,提不起任何反驳的士气了。
或许是被那高尚书事先分咐,又或者只是单纯的嫉妒,或看他不顺眼,总之事已成定局。
有时候,顾怀谨亦是有些埋怨的,恨那高尚书得理不饶人,甚至生出胆大妄为的心思,可恨圣上被奸人所惑,看不到他们这些忠心不二之臣。
也只有这个时候,顾怀谨才流露出一丝尚未被磨灭的骨气。
在太阳完全没入沉霭前,顾怀谨终于踏出翰林院的大门,朝宫外而去。
只是在途经御花园边缘的小路时,平常杳无人迹甚至连太监都不愿走的偏僻小道,此刻却屹立着一身奴仆模样的人影。
顾怀谨顿了顿,许是有事儿经过而已,便定了定神继续往前走去。
同时余光观察对方,从未见过的陌生面容,却也未身着太监或侍卫的服饰,神情间不免生出了一丝疑惑。
但疑虑归疑虑,顾怀谨却没有好奇的意思,而上一次的好奇已然令他丢了上进的饭碗,自然不会再重蹈覆辙。
然而,正当他目不斜视地走过,双方距离愈发接近,就要越过对方之时,忽然伸出挡在前面的手臂成功令他止步。
“顾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