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道了谢,打车回到了家。
她抱着书躲进房间里。
随意翻开一本,立刻写上陆让森的名字。
结果并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林初手指都在发颤,忍着眼睛一本一本接着写,然而五本都写完了,她还是待在原来的房间里。
还有别的办法的!
一定会有的……
林初镇定下来,接下来两天,她在网上买了二手的《雨霁》初版,等邮寄到家的时候,她尝试在扉页写下名字。
依旧不行。
林初心里一直支撑着她的这根弦彻底断开,像是整个人都垮掉了。
她回不去了。
也见不到陆让森了。
就这么一动不动在床上躺了半天,林初突然想起张然的话,他说过陆让森那里还有手稿。手稿……会在书房吧。
陆让森的书房很大,窗帘很厚,基本一关上就将房间遮得密不透风,一丝光线都渗透不进来。
林初很少进这里,书房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个重要的地方,所以她除了将粉丝礼物搬到这里的几次,都没怎么来过。
房间里一层厚灰,书架上都是些名著和陆让森曾经的出版书。
最中间是电脑桌。一个台式电脑,绘板,笔筒……林初的视线放在右上角,是一叠厚厚的手稿图。
张然说过,现在人画画都用电脑,但陆让森还保持着原本的习惯,喜欢在纸上画。林初拿起那叠图纸,一张一张翻过去。
并没有关于《雨霁》的图。
林初放下纸,翻开桌子下方所有的抽屉。
其中一个抽屉上了锁。
林初下意识觉得里面会有她想要的东西,她找到锤子,砸掉了锁,翻开抽屉。
里面没有画稿,没有书,只有一个很厚很旧的笔记本。
林初拿出来,随便翻了一下,愣了下。
这是陆让森的日记本。
时间跨度很大,从2008年开始的第一篇。
那时候陆让森才八岁。
他用稚嫩的字体写道——
“5月6日,天气:晴。
大人们都说我画得好,他们不知道,我更想和别人玩。
因为别人都不爱和我玩。
我才会画出它们。”
“7月8日,天气:雨。
太好了,我给这个朋友画了一栋房间,还有爸爸妈妈。
他以后就有家了。”
……
林初看得很慢,但也不知不觉就翻到了中间。
时间已经到了2015年。
陆让森的字迹已经成熟许多。
“6月17日,天气:雨。
我讨厌雨天。
可已经下了一个月的雨了。
爸妈又吵架了,我躲在房间里不敢出去,怕他们问我离婚后跟谁。”
“8月30日,天气:晴
站在台上。
下面漆黑的都是人。
我看着他们,感觉头好晕,越来越怕见人了。
他们问我为什么要叫《雨霁》,我说因为画它的时候每天都在下雨,我希望雨停。
他们不喜欢这个回答,所以采访里并没有放出这个问题。”
15年的日记只有几篇,很快到了16年。
“4月23日,天气:晴。
他们终于离婚了。
太好了。
以后可以不用听他们吵架。
我跟妈妈住。”
“5月30日,天气:阴。
家里总是只有我一个人。”
时间又过了两年。
“10月6日,天气:晴。
她结婚了。
说以后不要来找她。”
在这之后,时间一下子跨到了20年。
“7月3日,天气:雨。
我在老房子里找到你了。
跟我来新家吧。”
“8月7日,天气:晴。
我好像越来越不会说话了。
我快要感觉不到痛苦和开心了。”
20年的日记很多,陆让森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写一篇。篇幅很短,但林初能从字里行间里感觉到他的痛苦。
陆让森,从来都没感受过这个世界的善意。
所以,他也不接受这个世界。
她想起黄音说过的话——
“我儿子从小就不爱说话,不喜欢跟人接触。”
“他有自闭症。”
“他有病!”
林初忍着眼泪,继续翻下去。
21年。
记录明显开始频繁。
“9月6日,天气:小雨转晴。
我身上发生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如果说出来,别人会把我当成疯子。
我决定把它当成秘密。”
“9月10日,天气:晴。
我试了一次,成功了。
原来我只要在书上写字,就可以去你那里。
而每次雨转晴的时候,就又回来了。”
林初愣了下。
他说的这个“你”指的是她吗?
看起来,陆让森穿过来的条件,和她有些许不同。
“9月12日,天气:雨。
这是个很奇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