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祁拉着顾曼蔓起来,轻车熟路的带顾曼蔓往后山走去了。
法华寺的香火,真的很旺,来庙里上香的人不少。
越往后走,也就越清静了,相对的,风景也就越好了。
“沈言祁,你之前来过吗?我看你对这里好像还挺熟悉的嘛。”
“奶奶每年都要来烧香,我在的时候,就会陪着她老人家过来。”沈言祁解释道。
“怪不得呢,我听见有水声,这里是不是有池塘。”
“前面有个放生池,曼蔓要不要过去看看。”
“算了,我们又没有带什么来放生的,就不去了吧。”
她既不信佛,又不是什么素食主义者,搞这种形式主义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修桥铺路来的实际。
“也好,我也不信这个。”沈言祁回答道。
后山有一棵大榕树,树身巨大,树枝延伸出去十来米,树下有套石桌石凳,顾曼蔓和沈言祁过去坐下了。
“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颗大树。”顾曼蔓发出一声感叹。
同这棵古树相比,顾家村那棵古树,就小多了,顾曼蔓和沈言祁坐在树下,显得非常渺小。
“据说这棵树,是法华寺第一任主持大师亲手种下的,和法华寺一起留存到今日了。”
“从这个树的树龄来看,这寺庙也得有好几百年了。”顾曼蔓又不能砍掉这树来数年轮,只能靠猜的。
“是盛唐时期修建的寺庙,这么些年香火一直没断过。”
“那些年,也寺庙的香火也没断过?”这种古迹居然没在那十年里被毁,也是奇迹了。
“抗战时期,法华寺的师傅们,都下山参加抗战,抗战结束后,幸存的师傅们又回来了,大多都带有残疾,被那位亲口嘉奖过,后来也没人敢来这儿造次。”
“怪不得,佛门中人本来要守戒,忌杀生,那些大师为保家园,毅然下山,确实令人尊敬。”顾曼蔓不由感叹道。
“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我佛虽反对杀生,为正义引起战争惨杀,虽甚遗憾,然实不得已之事。”
顾曼蔓回头看去,一个穿着素衣的老和尚,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不远处,脸上皆是慈悲。
沈言祁警惕的站了起来,把顾曼蔓拉到自己身后:“素全大师。”
“阿弥陀佛,沈施主,令祖和令尊早先来找我合八字,说是好事将近,便是这位女施主吧,真是可喜可贺。”
素全大师又把目光转移到沈言祁身后的顾曼蔓。
“不打扰大师了,我们还有事要做,先走一步。”沈言祁现在很心虚,看素全就跟看法海一样。
“女施主既然到了此地,焉知不是上天的安排,又何必急着走呢。”素全一语双关道。
“沈言祁。”顾曼蔓拉着沈言祁的胳膊,站在原地。
方才见这位大师,就觉得对方面善,只是沈言祁把她挡在了身后,很忌惮似的,顾曼蔓就没多观察了。
不过这位大师说话的时候,她周身都很舒服,通体舒泰的感觉作不了假。
她也没在这位大师身上,感受到任何恶意,而且这位大师好像知道她的来历,或许可以为她解惑呢。
“曼蔓,该回去了。”沈言祁祈求的看着顾曼蔓。
他虽然不信佛,但是也知道这位素全大师是有真本事的,万一他要对曼蔓不利,怎么办。
“不会有事的。”顾曼蔓回过头看向素全大师。
对方站在树下,一身素衣僧袍,脸上皆是慈悲之意,这种得道高僧的境界,是装不出来的。
第664章 顾奶奶一整个期待住了
顾曼蔓下意识的,就相信了素全大师,一步步朝着素全走过去,沈言祁拉着她的手,不敢松开。
“素全大师。”顾曼蔓双手合十,轻声唤道。
“女施主可是有很多疑惑。”素全大师的一双眼睛,平和、宁静,却又看穿一切。
“素全大师可能为我解惑。”顾曼蔓心里,的确有很多疑惑,想要有人解答。
“施主且看,这石桌石凳,为何会在这儿?”素全大师反问道。
“因为这石桌石凳,可以供人歇脚?”
“那为何,又偏偏是这石桌石凳,而不是木桌木椅呢?”
“大师,放这石桌凳的人,也没想那么多吧,可能只是觉得这里有需要,而刚好他有,又或者他觉得石头的桌凳,比木头的结实,用的更久。”
从石桌石凳的风化程度来看,也有不少的年头了,为什么放石头的,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大师以为如何呢?”顾曼蔓问道。
“在下也不知道,不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又何须追根究底呢。”
“那......大师,我有一疑问,我。”顾曼蔓带着点儿迟疑:“大师你说,我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