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烫烫。’顾顺连说了三个烫字,把排骨拿出来,使劲儿呼了几下:“大姑,你的爱太沉重了,别给我。”
“你别不识好歹,就这屋子里,就你和曼蔓目前有这个待遇。”顾大姑叉腰说道。
“曼蔓,你怎么坐那儿去烧火了,还是我来吧。”顾顺注意到了,顾曼蔓干的是烧火的活儿。
“二哥,不用你,我虽然点不燃,但是我烧火还是烧的挺好的,我妈要大火就给大火,要小火就给小火。”
“那怎么行啊,你在灶台前,给你皮肤都烤干了,还是二哥来。”顾顺把顾曼蔓拉到旁边坐下,结过了顾曼蔓的活儿。
过了好一会儿,才发出一声叹息:“怪不得曼蔓你干的烧火的活儿。”
“哈哈哈...”灶房里的人都是大笑。
只有烧过火的人懂,冬天这真是个好活儿啊,特别暖和,要是夏天,这活儿就没人抢了。
“曼蔓,要不还是你来。”顾顺问道。
“不了,我就坐这儿,不用干活儿,还能烤火。”虽然顾曼蔓不冷,但是冬天烤着火真的很舒服啊。
“姐,咦,换二哥烧火了啊。”顾承提着个篮子进来了。
“小承,你哪儿找的红薯和玉米啊。”陈凤问道。
“在三奶奶家拿的,奶奶帮我选的,二哥?”顾承朝他挤挤眼。
“你去洗干净再拿过来。”顾顺立马答应了,他也很久没吃了啊。
“好嘞,我马上去洗,这玉米你先烤着。”顾承把玉米都拿了出来,顾曼蔓帮着捡起来放灶孔里面了。
“小承这鬼精鬼精的,我们还真没想起这一茬啊。”
“指不定是在村里看见谁吃了,想一茬是一茬的。”陈凤说到。
“妈还能帮着小承去挑,那些红薯适合烤来吃,要换我们小时候,早挨骂了。”顾大姑说到。
“这能比吗?就前两天,妈没事儿做,小承拉着妈去挖折耳根,妈都拿着小锄头去了。”二伯母说到。
“不是,那玩意儿都得挖人田埂,妈能跟小承去。”顾大姑觉得不敢相信,这不得挨骂呀。
“你以为呢,妈拿着锄头去干嘛的,妈和几个孩子挖了之后,妈又用锄头把田埂给人拢好了。”
“这不闲的没事儿找事儿做吗?”顾大姑直言到。
“大姑,你要这么说,今晚拌的折耳根,你别吃啊。”顾承说到。
“我不吃,我不一个人,把折耳根都吃完了。”顾大姑不客气的说。
顾承把红薯交给顾顺,确定都放灶孔里,就出去了,守是不可能守着的,起码两个小时呢。
看见顾承出去了,丫丫也跟在他屁股后面跑,几天下来,丫丫和顾曼蔓她们,已经熟悉了,就爱跟着她们跑。
顾承特意放慢了脚步,等着小堂妹。
顾爷爷和顾奶奶就在堂屋折纸钱,几年没有回来,今年肯定要去坟前给祖先烧纸钱的。
赵教授也跟着一起,都是长辈,他也是可以尽点心意的。
忙的都差不多的时候,一家人就开始准备贡品了,因为已经分家了,所以每家人都是分开准备的。
就是在大概下午四点,顾建毅去通知了三爷爷家,四爷爷家也叫了,要不要一起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至于二爷爷那一家人,谁都没提起,反正三爷爷一家和四爷爷一家,都到顾曼蔓家门口集合了。
这一大家子人,浩浩荡荡的往村西走,手里提着贡品,一看就知道是去干嘛的了。
村子里的人,这会儿都是去祭拜的,看见了就招呼一声就行。
前两年,顾家的祖坟都被重新修葺了一下,顾建毅几兄弟出钱,看着都特别气派。
人都已经不在了,做这些老祖宗们都不知道,不过是后人心里好受点儿而已。
对此,顾曼蔓不置可否。
坟前,有一堆烧过的纸钱和燃尽的香烛,看样子不是今天来的。
顾家大房、二房和三房都是刚刚才过来,除了二爷爷,也没别人过来祭拜顾家先祖了。
人家还特意提前一天过来,谁也没叫,也是有不来往的意思。
第637章 这就叫闷声发财
顾曼蔓猜测,二爷爷和二奶奶是没好意思,他现在的日子过的,全村倒数了。
大家都识趣的没多嘴,先把坟前都稍微清理了一下,把自己的贡品摆上去,然后开始点燃香烛敬上,默默的烧纸钱。
就连最小的丫丫,都往火堆里添了纸钱,算是小辈对先祖表达了尊敬之意了。
纸钱烧完,才按辈分依次给祖宗们磕头。
回去的路上,顾爷爷想了想,还是没叫四爷爷一家,来家里吃年夜饭。
四爷爷当然知道,大哥是叫了三哥的,当时顾建毅去叫他一起去祭拜祖先,他还以为,祭祀结束也会叫上他吃年夜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