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蔓丫头,你赞成我送我家的女儿去读书?”杨婶子看着顾曼蔓,想听听她的说话,这丫头现在可是有出息的。
“为什么不呢?杨婶子你可得知道,女儿才是你最贴心的小棉袄啊,就算以后嫁了人了。”
“也会时常想着你呢,反观那些男人,好多娶了媳妇儿就忘了娘了,跟着媳妇一起孝敬老丈人家了。”
顾曼蔓举例给大家说着。
“还真别说啊,曼蔓这话说的在理啊,咱们村子里不就有几个嘛,娶了媳妇,就光顾着孝敬老丈人家了,对爹娘反而没那么好。”
顾家村的人窃窃私语的,提到这个话题,那能说的可就多了。
“各位叔伯婶婶,咱们都是庄户人家,又不是有皇位要继承,家里也没什么厚重的家底,只要孩子孝顺,儿女不都一样吗?”
“女儿怎么了,只要好好培养着,以后出息了,照样给你们长脸啊,就像我,以后走了出去那也只会说是老顾家教得好啊。”
“不愧是状元啊,说起大道理来头头是道的。”
“肖叔,你也觉得这话在理吧,其实现在学费不贵,不至于负担不起,学校也可以蒸饭的,开销不会太大,大家咬咬牙,还是能把孩子供得起的。”
“我不说别的,就算成绩不好,哪怕是勉强多认识几个字呢,以后出去了,机会总会比不认识字的人多一点儿吧。”
“读书好的就更不用说了,以后有机会在城里找个工作,在城里安家了,就算走出去了。”
第245章 希望可以改变命运
顾曼蔓这话说的,村里人都激动起来了,顾曼蔓这话确实有道理,这年月供一个学生,一年下来差不多两三块钱吧。
以前或许会困难点儿,但是最近村里人谁家一天不赚个一两块钱啊,好像送孩子去读书,也不是那么艰难嘛。
村里人这会儿就在心里盘算开了,要不要把家里的孩子都送去学校试试,万一有一个出息的呢,不论儿女,总能跟着享点儿福吧。
其实顾曼蔓会说这些话,也只是想给村里的女孩子们多争取一些机会了。
这个年代,农村的女孩子多半都得不到教育,懂事开始就帮家里干活,到了年龄又嫁人了。
然后就是生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再干一辈子的活儿,上伺候老人,下照顾孩子,还时不时受点男人的气。
有些人甚至还会挨打,然后这么一辈子就过去了,毫无意义,生活都是麻木的。
顾曼蔓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或许她不能改变什么,但是至少给这些人一个机会吧。
看动员的差不多了,顾曼蔓又开口了:“各位叔伯婶婶,要是有意向的,可以先把孩子送到原来的扫盲班。”
“之前跟着扫盲班学了一些字,但是还不够,我可以帮着给大家补补课,基础打牢点儿,去了学校,也没那么费劲儿了。”
“哎哟,曼蔓,你说的是真的呀,那可真是太好了。”
“曼蔓都这么说了,那咱们还犹豫什么啊,咱们什么时候开课啊,我马上把我家几个孩子都送过去。”
“就是啊,曼蔓可是高考状元啊,那肯定教得好了,我支持。”
“要用知青处,我待会儿肯定得去给村长说一声啊。”
“曼蔓,不用你来说,我支持咱们村的教育事业,知青处那边,你尽管用就是,我会过去那边打招呼的。”村长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那还等什么,咱们下午是不是可以直接开课了。”
“倒也不用这么急,明天吧,明天正式开课,今天下午你们就去村长那里做个登记,六岁以下的就先不要来了,来了也听不懂的。”
“曼蔓,我家老大都十三了。”
“叔,十三怎么了,就算是三十了,只要她愿意学,那也不晚啊。”
“成,那我下午带她报名去,明年也去上学。”
他家大女儿还是很聪明的,就是之前也没太重视,现在顾曼蔓这么说,他决定试试看。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大家都散了,都在议论这事儿呢。
村子里读书的女孩子确实不多,但是顾曼蔓现在这么争气的样子,他们也觉得哪里不一样了。
不求自家女儿和顾曼蔓一样考个状元,就像顾曼蔓说的,以后进城找工作,当个城里人不好吗。
“曼蔓,你这样做,会不会太累了。”陈凤心疼的看着女儿。
“没事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想看这些女孩子,就这么被困在村里了,重复老一辈的人生。”
“曼蔓,爷爷支持你,你的想法非常好。”顾爷爷倒是一脸赞同。
“我相信,以后我们的国家,念书的女孩子会越来越多的,我只是希望我们村的女孩子能早点得到重视,也可以早点有改变命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