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申在家给南臻留了张纸条。也不知道他看没看见,她拿出手机给南臻打电话,通了,但没人接。
申申无奈地挂断。
周申申也是头一次来杨老师家,三层别墅,墙上挂满了画,屋内放置的都是价值不菲的中世纪家具,听斯斯说杨老师的丈夫是开画廊的,果然品味不俗。
申申好久没见杨老师了,她披了件针织开衫,面色憔悴。
“您不舒服?”申申问。
“没事,只是感冒。”
申申跟着杨老师走进书房。杨老师的书房很大,窗明几净,一张长长的榆木工作台放在中央。
“我昨晚把你改的初稿看了,有几个地方要跟你说一下。”
申申在她对面坐下打开电脑。
“你怎么没有按照光耀的修改意见改?”杨老师戴上眼镜问。
申申有些心虚,一下紧张起来。
“为什么?”杨老师又问了一遍。
“因为……”申申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小心翼翼地说,“我舍不得删周子杨的戏。”
“你还不知道吧,”杨老师笑了笑,倒是没有责怪她的意思,“这个角色陆远昶不演了。”
“我知道。”申申很小声地说。
她犹疑着,在脑子里组织语言:“我之前一直在想,是不是因为我是小说的原作者,我对它投入了太多感情才会固执己见,我有反思,我按照光耀的要求改了,我尝试过。”
她抬起头,郑重其事地说:“结果是我认为那样太浪费这个题材了,为什么要拿剧本去迁就演员?能把观众一批又一批吸引进电影院的不是演员,是好故事。”
好故事能让演员发光,但再厉害的演员也不可能拯救一个烂剧本。
杨老师没料到她会说出这番话,反问道,“你怎么确定以前的就比现在的好?”
“我问过人了。”申申说。
“你问谁了?”
“斯斯。”
“斯斯?”杨老师诧异,笑出声,“你听斯斯的做什么?她只是个助理,她又不懂写剧本。”
“可她是观众啊,”申申急切地说,她涨红了脸,语气越发地坚定,“我们写故事,不就是写给观众看的吗?”
不是给编审,不是给资方,甚至不是给电影节评审。
我们用光和影造一场梦。
是给观众看的啊。
杨老师望着申申沉默,半晌后问她:“那你打算怎么改?”
“周子杨的戏可以删,但是要保留他在电影院工作的那一部分,保留他完整的故事线,女儿周耀的戏份我重写,增加感情线,奥斯卡演她男朋友,宋总想要的爱情轻喜剧不难写的。”
“可是你剧本里的闪回太多了,”杨老师说,“周子杨的戏份全靠周耀回忆”。
一语中的。
“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处理方法。”申申惭愧地说。
杨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很多很久,她说:“把闪回全删了,用双线叙事,但是不要揭晓他们的父女关系,让观众误以为他们是在同一个时空,设置悬念,直到最后两个时空汇合,揭晓周耀要找的父亲就是那个在电影院工作的周子杨。”
对哦!申申一下子醍醐灌顶,
周申申打开文档立刻开始改,杨老师时不时提点几句,剧本进展飞速。
一眨眼到了中午,杨老师招呼申申去吃饭。
“阿姨这周请假回老家了,我们随便吃点。”
杨老师把饺子端上桌,申申去帮忙。
“我们一场一场顺剧本,今天弄晚一点,等会儿我送你回去。”杨老师说。
申申点点头,她没有推辞,这里最近的公交站在十几公里外,她刚来的时候留神看了一下,一辆回去的出租车都没有,叫车也叫不到。
“这边太不方便了,等阳阳再大一点还是想搬回城里住。”
杨老师摸了摸儿子的头。
阳阳是那种家教很好的孩子,下楼见到申申叫了声阿姨,坐在一旁认真地自己吃饭。
申申抬头,看到餐厅的墙上挂着《春夜》的海报,《春夜》是杨老师的成名作,她年轻时产量极高,《春夜》过后又连续三部作品拿奖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但杨老师这几年产量锐减,上一部电影还是五年前。
“我很喜欢《春夜》。”申申说。
“我写她的时候跟你差不多年纪,一晃都快十五年了。”杨老师有些恍惚。
申申听得心塞,人家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拿到金像奖,而我还一事无成。
像是知道她在想什么,杨老师笑着说:“你不要着急,我们从事的是能干一辈子的职业。”
丁辰也对她说过,好吃好喝活长点,总有一天能写出心里的东西。
“可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写的很垃圾。”申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