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近日是不是太过悠闲?也是,近日阴雨连绵,想必各位也是闷得慌,那便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第86章
王希孟率先站出来,望着座上之人,朗声道:“官家,臣有事启奏。”
“何事?”
“禀陛下,黄学正近几日身体不适得厉害,已无力管理画院,臣提议选取新的掌士,以免影响画院诸多事宜。”
赵佶点点头,朝身边小太监使了个眼色。
小太监立即从一堆奏折中挑出黄荃上奏的那本,恭敬递了过去。
赵佶翻开奏章,望着上面端正的字迹和朱红色的注记,淡淡道:
“此事,黄荃已告知于我,确实要早日选出新任接班人,继续将画院发扬光大,王卿,心中可有人选?”
王希孟拱手,和堂上之人对视一眼,扬声道:
“臣以为,画院李学正人品正直,画技卓然,可堪此任。”
赵佶想起李公麟那张黝黑的长脸和面上那双熠熠生辉的眸子,笑了笑:
“这李公麟确是人才......”
“陛下,李公麟潜心钻研画技,对管理之事怕是不甚在行。而且其为人向来不拘小节,举止粗俗,怎可胜任这一院之长!”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反驳道。
老者极有威望,此言一出,与其一党的小辈纷纷谏言,反对李公麟出任新任掌事。
王希孟不甘心,辩白道:
“陛下,臣以为,画院之首不仅仅只是个管理者,更是画院的象征。
正因李公麟心中只有绘画,才能成就《五马图》这样的传世佳作。
他为人虽不拘小节,但为学精勤,为人正直,人格深得学子敬服,臣以为,他是最佳的接任者。”
赵佶扫了眼底下众人,翻看着手中奏折上的朱红色注记,待群臣发表完意见,方才放下奏折,轻启薄唇。
“众卿所言,皆有理之。既然如此,不如取二者之优。”
赵佶说得隐晦,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官家心中到底更倾向于谁的意见。
“官家所言,取二者之优,是为何意?”
先前老者位高权重,丝毫不惧年轻的天子。
赵佶轻笑,见众人一头雾水,方才娓娓道来:
“李公麟技法之高深,人格之高尚有目共睹,既如此,那便让他作为名义上的掌院,以吸引天下有才之人。
至于具体的管理事宜,可交于画院其余学正共同商议决定。
这样既能弥补李公麟的短处,又能让其他人参与画院管理,岂不一举两得?”
众人闻之,俱是满意地点头。
李公麟顺利接任画院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让王希孟去当说客,准备将松酿重新招录回画院。
松酿听了王希孟的来意,微微一惊,着实不知,这李公麟为何要如此帮自己。
他们二人之间,除了马厩那次的乌龙,只剩下师生关系。
“他为何要帮我?”
松酿替王希孟倒了盏茶递过去,低眉问道。
“其实是黄荃的意思,他一直很可惜你的离开,现下他即将致士,知你回来了,便嘱咐李学正,一定要将你召回去。”
松酿沉默一阵,垂下眼帘细细思索片刻,感叹:
“没想到黄老竟然还惦记着我......”
“黄荃是真的惜才,当初你非要辞官,他可是气了好一阵——”
见自己又提及往事,王希孟赶忙闭上嘴,戛然而止。
“没事,三年过去,我早就释怀了。”
少女抿了一口茶,微微一笑,似乎真的不甚在意。
王希孟暗暗松了口气,悄悄打量着面前的少女。三年不见,她真的变了很多。
相貌依旧,可这气质神韵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那你作何想法?回去吗?你这一身天赋,浪费实在可惜!”
少女抿紧嘴唇,眼前闪过范中与楚槐卿的脸,若是重回画院,必将与范中常常罩面。
若是让楚槐卿那个家伙知道,必然又要找范中的麻烦。
他如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公,而范中因三年丁忧耽误了仕途,两人差距悬殊。
她不想重蹈以往的覆辙,只有护范中一世安康,她才有脸面对死去的师傅。
“替我谢谢学正的好意,只是我如今不想回去。”
少女轻叹一声,心中似有无限惆怅。
“掌士猜到了你不会回来,让我告诉你,若你回来,他愿意上书官家,重审范中失足溺水一案。
你也不相信范师傅的死是意外吧?难道你就不想找出凶手,替他老人家报仇雪恨?”
听到“报仇雪恨”四个字时,松酿下意识蹙紧眉头。
她不是没想过,只是......
她虽知此事是楚相所为,但并无证据!
他身为当朝国舅,权利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