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唐姻还在拧着裙摆上的水,有人敲门。
唐姻打开个门缝,探出个头来,发现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婆婆。
“大人让我伺候您沐浴更衣。”
说着,有人搬进来一只大木桶来,木桶里热气腾腾的,是刚刚烧好的热水。
老婆子合上门,看向唐姻的目光有几分探究,笑盈盈地问:“姑娘快将衣裳脱了吧,湿衣裙贴着,多难受,免得再病了。”
老婆婆说她是负责给府衙烧饭的婆子,府衙只有衙役,没有什么婢女,她是唯一的女子,所以宋昕将她派过来帮忙伺候。
唐姻谢过老婆婆,乖乖退去了衣裙,跨进木桶去了。
温热的水浸过小腿、腰腹、肩膀,方才在河中沾染的寒意才慢慢退去。
老婆婆帮着唐姻一边往肩膀上浇水,一边赞叹不已:“姑娘真是应了那句肤如凝脂,瞧瞧,这皮肤跟打了蜡似的,难怪大人这般在意您,您还是大人第一个带回来的女子呢。”
唐姻滞了一下,总觉着这话哪里不太对……
老婆婆让唐姻现在木桶里泡着,然后去收拾唐姻脱下来的衣裙。唐姻正闭目养神呢,却听老婆婆“哎呦”了一声。
唐姻睁开眼睛,回头问:“婆婆,怎么了?”
老婆婆拿着唐姻的衣裙急急忙忙走过来,指着那处红说:“姑娘,今夜你伺候不了大人了吧?要不要我帮你去通报一声?”
唐姻恨不得淹死在浴桶里算了,她可算知道为何方才老婆婆那句话哪里听着不对劲了,原来老婆婆是误会了她和三表叔的关系。
唐姻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无奈地道:“婆婆,您误会了……宋大人是我三表叔……”
“啊?表叔?”
也不怪老婆婆误会,分明方才宋大人交代的时候,那神态、那语气,哪里像安排小辈,更像是安排……安排夫人!
老婆婆闹了这么大的乌龙,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那个、小姐,您别介意,我、我是真不知道啊。”
好在唐姻并未往心里去,朝老婆婆暖暖笑了笑:“婆婆,没事的。”
一场小小闹剧过后,唐姻处理好月事,又换好了衣裳。
天色已经不早了了,老婆婆说,表叔要她沐浴更衣完去后堂的书房找他。
唐姻整理好衣裙便往书房去了,穿过游廊,停在雕花房门前。
一路上,她并未再看到过其他衙役,大概表叔已经做了吩咐,屏退了旁人。夜色更深,偶有几声虫鸣,素白的月光倾泻而下,铺满一地银白。
书房里的灯还亮着,也不知表叔在忙些什么,她这会儿过来是否打搅了他?是否不合时宜?
她抬了抬手,手腕悬在半空,竟不知该不该落在门上。
“进来,一直站在门外做甚?”
是宋昕。
唐姻依言推开了门,兽首筒式的香炉青烟袅袅,一室熟悉的淡淡檀香,是表叔身上的味道。
宋昕此刻坐在一张五屉长案后,也换好了衣裳,依旧是男人常穿着的山青色。
唐姻忽然想起个句子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这似乎不仅仅是形容山水美景,眼下用来描画三表叔的气质,似乎要更加贴切一些。
宋昕用毛笔杆子,指了指面前的座位让唐姻坐下,随后如常道:“换好衣裙了,你且等等我,将手上这些忙完。”
唐姻这才发现,身上的衣裙和表叔一样,都是山青色的。
她听话地坐在宋昕面前,宋昕书书写写并不避讳唐姻,唐姻却不多看桌案一眼,只安静地陪在宋昕对面,看着宋昕的脸。
唐姻还是第一次看见宋昕处理公事的模样,安安静静的,眉峰聚着,眉头微微拢起,眉心着了淡淡的凝重。那种清淡如竹之色,略略变得厚重了。
“好了,你先等等。”少顷,宋昕写好了手上的内容,起身微微舒展了一下身体,让唐姻等在原处,然后折身去了一趟内室。
宋昕独身一人惯了,时常泡在书房中,所以养成了一个十分不好的习惯,不论是在京师、宋府,还是苏州临时办案的府衙,都在书房中准备了小憩的床榻。有时候,看书看得累了、或是瞧公文乏了,干脆就会直接在书房歇上一宿。
今日,若不是他带着唐姻,大概这一晚又要宿在这儿。
唐姻抬眸往宋昕离去的方向瞧着,很快宋昕便从内室走了出来,将一物件儿塞到了她的手中。
随后口气恍若一位医者:“路上拿着,放在小腹上,免得寒气入体,落下病根。”
政事上的成就往往掩盖了宋昕关于医道上的才华,他读过不少医书,受过华神医的指点,自然懂得一些妇科的忌讳。
虽说现在已是六月天,但唐姻在这个特殊时候碰了凉水了水,总要让他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