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鹤书+番外(350)

作者:永恒的夏亚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根据手稿记载,布朗教士于1920年9月到达沧州,简单修整之后,他在市内买了一头驴子,就孤身进入东光县境内。旅途的第一天他看到的全是空荡荡的村庄。偶尔有乡民倒毙路边,但是神父一个活人都没有见到。

隔天,他遇到了第一批饥民,布朗神父跟他们同行了一阵,尽力用自己刚学的河北方言与他们交流。有一个40来岁的流民妇女跟教士讲了一个当地的古怪传言:东光边境处有一个村庄至今没人出来逃荒,他们似乎有特殊的食物来源,但是饥民宁可死都不敢接近那里。

布朗教士在手稿中承认,他并没有完全听懂那妇女说的话,以上内容其实大部分是他的猜测,但这段流言还是引起神父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当即决定前往那妇女口中的“小圣人”村。

布朗在东光南部游荡了两天,终于在一座山坳里找到了一个疑似“小圣人村”的村落。那里的人说一种与沧州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方言,显然是从别处迁来的,村中居民对布朗教士很不友好,这可能也是他们对待其他流民的态度。布朗神父在手稿中表描述他们的外貌是圆脸卷发,眼睛微微发红,虽然身处饥荒腹地,却有一种病态的丰腴与白嫩。

教士被村民们赶了出去,不得不躲到附近山上从高处观察这个怪异的村庄。他发现村里的庄稼地虽然还有人照料,但是长势堪忧,根本不可能支撑村子的人口。农田周围,全是深深浅浅的土坑,有一些明显是新挖的,土坑边缘还诡异地点缀着一些青色的杂草。

布朗神父立刻想到了一些可怕的传闻,中世纪饥荒的时候,曾有灾民把教会墓地里的死尸挖出来充饥,但是眼前这些土坑的位置,又不像是村里人的坟墓。

到了晚上,布朗神父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村民们陆陆续续从自己房子里出来,每人手上都提着一个瓦罐,他们三三两两地在农田附近展开挖掘,从头到尾所有人都一言不发,就像是一群搜寻食物的野狗。没过多久,村民们就挖出了些什么东西,他们把东西放入瓦罐,心满意足地带回家中,没过多久,每栋房子里都飘出了微微带些腐臭的肉香。

布朗教士熬到后半夜悄悄潜入农田,借着月光,他在一个个坑里反复翻找,最后,他找到了一块被遗弃的白色肉组织。

肉已经非常不新鲜了,好几处都出现了腐坏的征兆。布朗教士将肉藏在身上,连夜逃出了“小圣人村”。他原本打算把肉送去中州大学化验,然而刚走出东光,那块肉就开始严重腐烂,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布朗教士在途中不得不把肉丢弃,这就是两页手稿上的大部分内容。手稿的末尾,是布朗教士对于肉组织成分的猜测,他认为村庄底下埋藏着一只巨大的不明有机物,从肉的腐烂状况看,那个有机物已经死去了。

纵观布朗教士记下的这桩奇事,饥民们从地下刨出来历不明的肉这个细节,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前清光绪元年到四年,发生在山陕鲁豫四地的丁戊奇荒。山东举人陈本年在他的集子《荒异记》中记载了一个与布朗手稿异曲同工的故事:光绪二年山东一个村庄受旱颗粒无收,因为没有皇命,村民们被地保强制留在本乡不得外出乞活,绝望中的村民只能刨土充饥,结果却在地下挖出不知名的肉蛹,村民将蛹杀死分而食之,度过了那个荒年。可是吃了肉的村民却变得越来越怪异,他们开始用一种不知名的语言交谈,时不时还会有外地客商在附近失踪的消息。后来,整座村子的人都不见了,据说他们都变做半人半虫的东西,钻到地下去了。

无独有偶,万历年间也曾经发生京师天降带血肉块的奇事,根据当时《数异邸抄》的记载,肉块掉下前很多人都听到云层里传出无数婴儿啼哭之声。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因为《荒异记》中载录的大部分都是饥荒时期的荒诞传闻,惊悚有余而稽实不足,所以这本书至今也不受史学界重视。至于《数异邸抄》,早已在历史中佚失,我们只能从一些不可靠的引用中找到这份抄报的雪泥鸿爪。

鄙人在地图上并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小圣人村”,把布朗教士手稿记载的路线对应到地图上,发现那里其实是东光县边缘处的一片三不管地区。沧州有一种传闻,说明末有个小圣人在那一带割肉济世,救活的数百饥民都随他上天当了神仙。

当年那些村民究竟从地下挖出了什么东西的肉,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月前圣灵堂曾经与沧州市合作,共同派出代表寻找“小圣人村”,他们最后找到了一片被土坑包围的断垣残壁,也不能确定是不是他们要找的地方。当然,他们没能找到肉,但是土地里确实散发着淡淡的腐臭味。

上一篇:梧桐树下一篇:遗憾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