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木然站在路边,时不时朝路的两头张望一下,在那一刻,苍云从上到下都认为歹人一定会自投罗网,甚至是田承业心里也是一派轻松,然而,事实却出乎他们意料,那一刻的苍云已,经暴露了。
事情发生在一盏茶时间之前,两名被从县衙抽调过来的不良人,在巡视县城东南角的时候,撞见了一个身背窄长横刀的黑衣男子,鲁莽的不良人按照惯例,当即决定上前盘查——打草惊蛇,这便是当时他们犯的第一个错误。黑衣人非常警觉,看到有人靠过来远远就转身要走,不良人见状,立刻吆喝着追了上去——在惊动目标的情况下大叫大嚷,致使附近苍云暗哨的位置也随之暴露,这就是第二个错误。而黑衣人,没有给不良人机会去犯第三个错误。他人影几闪,就飞上了屋檐,还未等附近的苍云围拢上来,便消失在了夜色中。这个人速度实在太快,以至于当时在场的人都没来得及反应,只能留在原地大眼瞪小眼。事后,他们才意识到,这是整起事件落幕前,他们距离歹人最近的一次。
苍云那一晚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城西的康宅附近,城东这一块,排在了他们注意事项的最末尾,所以,才会交给最不重要的县衙照看。而燕忘情为了把县衙和都督府的人员隔离在核心行动之外,部署的时候刻意没有做详细的解释,所以那两个县衙的不良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今晚的围捕需要多么慎重。这是后来的复盘中,所有人都公认的事实。
雁门县城有一个致命的盲点,那就是城中的几方势力,勾心斗角从未停止,他们早已对本地一盘散沙的局面习以为常,而雁门县衙,又是所有势力中最不引人注意的一个。这次的计划部署,原本是燕忘情用来边缘化都督府的,把县衙不良人拉进来,纯粹是为了让他们相互制衡。谁能想到,最后就是女帅对于县衙的漫不经心,导致了功亏一篑。
第189章 第九章第二十二节【垂
周问鹤头顶的天空泛着一层死人皮肤一样的青灰色,就连铺展在他脚下的树海,也仿佛退去了苍翠,变成了一片随风摇曳的死灰。刚才还挂在天中的日头不见了,如今放眼望去,周围的一切都被压在阴沉的天幕之下,连个影子都映不出来。
道人已经在架子顶上坐了小半个时辰,除了他脚下海浪般无声翻滚着的树冠外,这里什么动静都没有。
之前周问鹤并没有想到,铁架的尽头竟然会这么高,眼下,他如同坐在云端般孑然世外,天与地仿佛距离他一样遥远。铁鹤道人放眼向四周眺望,他的视线最终在天际涣散开来,在这个高度,目力所及之处空无一物。他又竖起耳朵倾听,半空之中只有一片死寂。他试着敲打身下的铁梁,但是什么声响都听不见,要不是指节处传来切实的敲击感,他甚至要怀疑四周的一切都是幻象。有一阵子,周问鹤以为自己听到了有人在窃窃私语,但是,很快他就发现,那只不过是极度寂静中产生的错觉。而窃窃私语声并没有停止,相反,他却在道人的脑海里变本加厉。人的听觉,其实是一种需要对照才能够明确的感觉,在绝对的静谧环境中待得时间越长,道人就越无法断定,他的四周究竟是寂静无声,还是在持续不断地尖啸。老子说,大音希声,那么大寂,是不是如雷呢?
一个人如果身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他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自言自语,或者主动造出一些声响。这不仅是为了保持理智,也是为了提醒自己声音为何物。然而,周问鹤之前尝试了好多次,无论讲话还是弄出动静都是徒劳无功的,他可以感觉到喉咙里声带的振动,却依旧听不到一丝一毫的声音。这种状态,让周问鹤想到了佛家所说的寂灭,然而,这与寂灭又天差地别。寂灭是圆满的结束,而当下的这片死寂,却充满了扭曲与压抑,身在其中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就像是人失去了空气,它能够让人联想到的,只有残缺与痛苦。寂静是可以要人命的,铁鹤道人心里明白这一点,他现在已经开始觉得胸闷气短,仿佛被塞进了一团隔音的凝胶中,四面八方都有静默的压力朝他推挤过来,声音的火种尚未燃起,就已经被彻底扑灭了。
时不时,周问鹤会觉得耳畔传来擂鼓之声,他不确定这声音是真的存在,还是静默中他大脑开的又一个玩笑。擂鼓的声音很沉闷,就像是从一口深不见底的水潭中传出,听见这种声音,道人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画面:整片晦暗不明的天空下都变成了大湖,少得可怜的阳光穿透湖面,把湖中一切都映照出惨碧色来。而道人自己则像是一只微不足道的浮虫,身不由己地在湖面与湖底之间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