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问鹤闻言猛地一愣,猫三走出几步后才发现道人没有跟上,回头一看,发现那道人如遭雷击一般站在原地。
“你说什么?赵兄他们……不是走的大运河吗?”
“你是在说笑话吗?大运河哪有海路快,从大都到江南,两个月时间就足够了。”
“海运……”周问鹤低着头喃喃自语,“现如今南北沟通都用这种方法了……”忽然他像是想通了什么,急急甩开大步朝客栈的方向跑去。
“怎么了?”猫三快步追上去问。
“你还记不记得,之前你告诉我的,我们在君山石室,铜牌边的石柱上看到一些字。”
“记得呀,后来你不记得了,我还又告诉了你一次。”
“能再告诉我一遍吗?我又有点记不清了。”
“我想想……至元元年三月已亥杭州……哎你慢点!五月丙亥河间,六月已亥昌国……”
周问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这些日期……”
“都是亥日。”猫三接口说,“我也注意到了。”
说话间,他们俩与一对当街交谈的中年妇人擦身而过,其中一个妇人操着当地方言说:“你家六郎长得真福相。”
另一个怀抱婴儿的妇人闻言脸上立刻笑开了花:“我们家六郎啊,是今年生的,亥年的小孩啊,都是不愁吃穿……”
这句话漏进了周问鹤的耳朵,他顿时倒抽了一口凉气:“等等,不仅如此!”
“怎么了?”
“今年是至正八年,按干支算是丁亥年,十二年前,也就是洞庭闹棒胡那年,是至元元年,乙亥年,再往前十二年,也就是无名喇嘛被害死那年,是至治三年,癸亥年,你有没有发现,洞庭湖上每一次起雾,都是亥年。”
“等一下,那么这么说……石柱上写的年份也是至元元年,那这些日子,岂不是亥年亥日?”
道人点点头:“如果我没猜错,有人根据铜牌上那些意义不明符号,计算出了一组相互对应的日期与地点,之后,可能是为了方便记忆,他随手把计算的结果写在了身边的石柱上……这些日期地点一定有什么很重要的意义,可惜……我想不出。”
猫三忽然又叹了口气:“你还记不记得你跟我讲过的,本朝□□在沙漠深处误闯恒苦城的故事?”
“记得一点。”周问鹤强压住内心的尴尬,其实他是听了猫三的复述后,前两天又从书稿了找到了相关的内容重温了一遍,如今猫三旧事重提,他只盼临时抱的佛脚莫要露出破绽来。
“你的记性真是越来越不好了。”不知是不是错觉,道人觉得猫三说这句话时,语气明显冷淡了许多。停顿了一下,她又道:“□□在城里看到了石碑上的建城时间……”
“始建于至正八年,完工于至正八年。”道人喃喃说,“□□的子嗣们一定是彻底忘记了这个故事,才会在八年前,阴差阳错地选了这两个字作为当今年号。”
“你认为,这是个巧合?”猫三问。
“要不然还能是什么?”
“你有听说一座城,当年开建,当年就完工的吗,更何况,它一尘不染,空无一人又怎么解释。”
“最好的解释就是□□年事已高了,他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讲到这里,周问鹤微微皱起眉头,他自己也知道这根本解释不了石碑上至正八年四个字。他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一个古怪的的画面,就在此刻,那片寻常进不去的沙漠深处,一座城池正无声地被建造起来。他知道是什么灌输给了他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正是杨霜的书稿,那里面旁征博引了一大批来路可疑的材料,试图把恒苦城跟一些虚无缥缈的传闻扯上关系。他认为,是荒佛的信徒建立了那座城池,那些人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主人的福音了,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他们在沙漠中为自己修筑了这么一座监狱。书稿的这一段附上了几行笺注,那是一首花剌子模当地的诗歌,以及杨霜对此的翻译:一天内破土,一天内建成,一天内倒塌。而在翻译的最后,杨霜写下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到的话:我以为对他们而言,时间是反常的,也许,正好相反。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客栈,掌柜抬着一张风干的老脸,得意洋洋站在店门口:“两位要吃点什么呀,小店特备了羊血羹和汤饼,想要变换口味的话,你们可以选择汤的多寡……”
第二天,毫无预兆地,太阳竟然出来了,早晨的阳光洒在泥泞的镇中小道上,这肮脏地界竟也让人有了些许洗刷干净的错觉。猫三早早就拍开了道人的门,向他赌咒发誓自己已经完完全全好了,然后不等道人反对,便自顾自跑去楼下结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