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云亭去京城参加会试之前的光阴,只是不曾想,那次分离,再听到云亭的消息,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毕竟,那可是皇子啊。
就算池云亭中状元他们都不会惊讶成这样,虽然池云亭也的确中了状元,可是跟他皇子的身份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
尤其是杨知府等人是朝廷正式册封的朝廷命官,他们比池云亭的朋友们更快得到池云亭成为皇子的消息。
那些没跟池云亭打过交道的官员们就不说了,像杨知府这类跟池云亭打过交道的官员,久久不敢置信。
至于还在柳江府努力科举的余川等人,收到池云亭信的第一时间还以为池云亭是在跟他们开玩笑,可是笑着笑着,他们就笑不出来,因为这事关皇室声誉,谁敢开这样的玩笑。
等消息传入上元县,县令一路敲锣打鼓的去告知慈幼局和福田院大家这个消息,大家全都睁大眼睛,诧异道:“云亭真是老天爷的儿子?”
帝王什么的,距离他们的生活都太远,可是池云亭,却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
“那云亭以后还会回来吗?”大家惊喜过后,又问道。
上元县县令为难,“应该不会了,要知道皇子认祖归宗,就不再是孤儿了。”
“不过你们放心,你们毕竟养大过皇子,以后县衙肯定会你们多有照顾的。”
众人心里忍不住失望,却也知道找到父母对池云亭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道:“不用了县令大人,我们能靠美食街养活自己,以后钱还是用到别的地方吧,毕竟我们可不能给云亭脸上抹黑。”
要是他们养不起自己,受县衙的帮助无可厚非,现在他们都不想麻烦县衙。
等回到县衙,县令依旧难掩心头激动,“咱们上元县居然出了一个皇子!”
他们一定要做好政绩,只有这样,以后才能入五皇子的眼。
下面的普通人和官员并不能探听到朝堂的举动,他们不知道皇子之间的交锋和纠缠,但因为地域原因,他们心里会有一个天然的偏向。
金陵就是天然偏向池云亭的,这种优势在其他皇子里还没有出现过,一般都是皇子长大,被派出去办差才有可能和地方接触,和地方建立联系,而现在这步早就被池云亭完成。
所以金陵出身的官员,纵使没有表态,也对池云亭这个五皇子多有亲近。
第124章
“殿下有什么跟下官说的吗?”池云亭去给吏部尚书送整理出来的金陵官员资料, 临走前听吏部尚书对他道。
“我知殿下对金陵感情深厚,不知这其中可有和殿下相熟的官员?如果可以,倒是可以调到京城来。”
“大人实在说笑了,这事该大人们决断, 云亭不敢妄言, 也请大人们不要受云亭影响。”池云亭一愣后,很快道。
直至离开, 池云亭都没真正提意见。
池云亭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 那就是吏部实习生,吏部官员评选, 还用不着他指手画脚。
想也知道就算吏部碍于他皇子的身份, 给他这次面子,提拔了金陵的官员,可这不是变相占了别的官员名额,消息传出去, 绝对会恶了一部分人。
所以,吏部尚书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等池云亭离开后,年纪已经不轻的吏部尚书抚了抚花白的胡须,轻轻的点了点头。
“陛下,五皇子并没有趁机插手吏部事宜。”吏部尚书向帝王禀报道。
帝王很是满意, “看来云亭性格沉稳依旧啊。”
要知道池云亭可是皇子,他有行使这个特权的能力和资格。
池云亭真做了帝王也不会说什么, 可是池云亭没有做, 就显得非常沉住气了。
吏部尚书跟池云亭接触,觉得池云亭虽然年纪在皇子中最小, 性格却是最沉稳的。
正当吏部尚书说着, 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两个过来, 彼此间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一见帝王,兵部尚书脸就一垮,声音如泣如诉:“陛下,您可一定要给老臣做主啊。”
户部尚书眉眼一跳,任由兵部尚书当着自己的面给帝王告状。
兵部尚书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切的原因,还得从被帝王分派到户部的三皇子和兵部的四皇子说起。
吏部三年一次的官员评选,池云亭没有插手,不代表身处户部的三皇子和兵部的四皇子也什么都没干。
这件事最初是四皇子去了兵部后,想要做出一点政绩引起。
四皇子仔细考察过兵部,发现兵部仓库的盔甲和武器多有磨损,就想着给兵部换一批新装备,这个提议对兵部有利,兵部自然乐见其成。
可问题是兵部没有钱,置换军需的钱得去户部申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