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句话……怀疑白老师?”顾祝平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你觉得呢?你是心理学专家,看人应该比我准的多。”粟桐话音未落就忽然加快了脚步,顾祝平被留在原地略微出神,“如果不是伪装和表演,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
刘雨欣跟白老师亲近,而白老师作为无辜被牵累的过路人等,肯定会引起粟桐这类人的重视,论多疑,粟桐比穆小枣还是差点,但不代表她会疏忽大意,所以有人对白老师进行了调查,最近调查报告才出来。
大部分内容都跟白老师交代的差不多,她的确是涉江小学的老师,口碑不错,认真负责,父母住在春塘区,离的比较远,她之前住在家里,却跟父母并不亲近也几乎碰不上面,另外她也在积极找房子搬出去。
白老师的家庭原本就不怎么幸福,她搬出去不只是因为工作,还有一种想要“摆脱过去”的意思。
白云依的妈妈是死于分娩后的羊水栓塞,唯一幸运的是她还有个好爸爸,在周围人的各种催促声中,等到白云依九岁才重新组建了家庭,然而两年后一切都改变了。
邻居、亲戚、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唯一能对应上的就是白云依还有个妹妹,准确来说,是她后妈带过来的妹妹。
这个妹妹不怎么健康,具体是什么样的不健康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个孩子几乎不出门,即便出门也是长袖长裤蒙头盖脸,身边还永远跟着大人,如果是家里来了亲戚,则会让她单独呆在房间里,还会反锁房门。
不少人猜这个孩子是先天畸形,她的父母就是因此而离婚,但白云依的爸爸并不介意,逢年过节的礼物都是双份,从来没有厚此薄彼。
大概是因为很少接触外界,白云依的妹妹对她非常依赖,这也是导致悲剧的最终原因……十一岁的白云依因为贪玩儿,趁父母不在带着几个同学回了家,她还记得要将妹妹锁起来,可是经不住朋友的好奇和鼓动,最终打开了门。
那天究竟发生过什么没人知道,但白云依的妹妹,那个从出生开始就活在阴暗处的孩子从二十三楼坠下,血肉模糊,也结束了白云依还算美好的童年。
愧疚加上父母离心,再加上那个家里处处都有妹妹的影子,她的房间,她吃饭的碗勺,她送给白云依的纽扣、玻璃珠和彩纸,甚至是出事那天留给白云依的半块蛋糕。
白云依有很多朋友,但她的妹妹就只有一个白云依,什么东西都舍不得吃完用尽,因为想着要分给姐姐。
这一切压垮了白云依,她曾有些日子过得很艰难,直到成年了还在接受心理治疗,因为上大学要去另一个城市,治疗才就此终止。
白云依在外面的事她的父母也不是很清楚,彼此之间已经有十几年没怎么说过话,至于涉江小学……白云依是这个学期才被录用,满打满算没有半年,貌似还托过关系。
犯罪集团的内乱就是这半年才真正开始,如果那天白云依来到三院不是巧合,就是为了接离开金丝笼的刘雨欣呢?
否则犯罪集团怎么会寻找刘雨欣的下落找了整整三个月毫无线索,偏偏在被警察发现的那天忽然采取大规模行动,甚至跟纪渺前后脚出现在月桂小区,倒像暗中埋藏,为的就是监管和保护刘雨欣。
任雪房间里的监听器曾经模糊了视线,粟桐一度以为是在这里泄露了行踪,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成立,至少关于月桂小区的事犯罪分子不该知道,那天纪渺他们开得是普通私家车,又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被人跟踪会很快发现。
既然没被跟踪,又不知道月桂小区,这些人是如何寻味而来……除非他们一开始就清楚刘雨欣的住址,那孩子从未离开过他们的视线。
当时粟桐给过白云依独处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她有话要跟张娅交代,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白云依是否无辜。
不过白云依很聪明,她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也没有联系外面的人,只是顺其自然,因此洗脱了第一层嫌疑,也让粟桐暂时相信了她。
“你们做刑警的,心眼儿也未免太多了。”顾祝平占了穆小枣的座位,跟粟桐仅半米之隔,徐华很有点眼力劲儿,赶紧给这位“贵客”续了杯水。
顾祝平道一声谢,又道,“你因为白老师过于完美而怀疑她,却没有任何证据,这不是干怀疑吗?”
他现在也算市局聘请的顾问,粟桐向他透露了有限的一部分,所以顾祝平的认知略有局限,但有句话没有说错,“粟桐缺乏证据。”
“马上就会有了,”粟桐若有所思地转动办公椅,“刘雨欣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白老师要真是故意布局,她放弃向外联系的机会,让我们得手,就是为了能跟刘雨欣关在一起,随时了解市局的调查进度,并近距离盯着刘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