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女方父母身为汴京本地人,观念自然更开放些,自家姑娘也才及笄,婚事已经说定,基本不会有变,那晚上一两年成亲也好,如此还能多留闺女两年。
于是在腊月里的某天,沈大力和沈大山特意调了休去见未来丈母娘,两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婚事便算定下了。
年底,他们几家门店确实一如预期,每天座无虚席,小伙伴们忙得脚打后脑勺,但也没有沈丽姝想象中那么兵荒马乱,走了最能干的徐虎,其他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人多力量大,比她预计得更能顶事,沈大力沈大山能在这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去定个亲,沈丽姝当然也能抽空去验收新房。
不过,堂哥们是在腊月中旬定的亲,只花了一天不到功夫,便没有请假,调了天休就搞定了。
而沈丽姝这边,毕竟是个大几千两的工程,验收工作万不能马虎,她想要仔仔细细的检查验收,时间必然要充裕,便一直拖到小年前后才得空。
过小年刚好也是衙门开始放假的时间,可以带上老爹一起,这样顺便在庄子上住一两天,她娘也不会说什么。
第158章
年纪轻轻即将猫狗双全。
有老爹陪同, 沈丽姝美滋滋在庄子里住了两天。
验收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徐师傅和几个工头陪同,主动引着他们去看各处细节, 并在一旁讲解说明, 沈丽姝和她爹对照着一看,果然没错!
有专业人士引导, 效率提升一大截, 等把庄子都转完了,沈丽姝也十分满意,遂当场结清了尾款, 顺便还工人们发了点过节费, 数目不多只是个心意, 几位工头代为领款, 之后便兴高采烈跟着徐师傅回城了。
领到了工钱, 东家非但半分没扣, 反而额外给了奖金补贴, 他们正好回去过个好年。
就连徐师傅揣着沉甸甸的银子, 走前也忍不住笑眯眯对沈家父女道:“东家往后还有什么活计, 可不要忘了我,除了建庄子,各种宅子铺子我也是可以的。”
沈家旺也乐呵呵点头:“好说好说。”
转头对闺女道, “外头冷,你就在屋里头暖一暖,我出去送送师傅们。”
今冬下过两场雪, 来睢县也要半天路程, 雪天路滑不好赶路, 便特意挑了个放晴的日子。
但太阳是出来了, 气温依然很低,他们顶着寒风检查了半天庄子,沈家旺这些身体好火力旺的大男人还好,沈丽姝早已冻得小脸通红。
好在这会儿沈大伯沈二伯在沈丽姝的提醒下把炕烧热了,连带着整间屋子都暖烘烘起来,沈家旺便让闺女留屋里了,他自己也送完徐师傅,又匆匆回到温暖的室内,搓着手一阵感叹,“难怪姝娘非要让徐师傅盘这什么炕,还因为一知半解拆掉重来过几回,前前后后废了不少精力。现在看看,大冬天能在屋里暖和得穿单衣,耗费再多精力也是值得的!唯一不好的就是太费柴火,一般人烧不起。”
沈大伯和沈二伯虽然是负责烧炕的人,但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土炕的威力,已经围着研究了好半天,此时也颇为遗憾的点头附和:“可不是,住镇上那会儿还行,孩子们闲的没事,正好每天砍柴劈柴,但现在进了城,柴米油盐都要花钱买,还真是烧不起。”
沈家旺笑道:“城里大家都烧木炭灌汤婆子,也不错了。”
沈丽姝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美滋滋啃着冻梨,听到木炭,才想起来问旁边的贞娘:“铜锅和木炭都带上了吗?”
“都带了,晚上是不是要吃锅子?”
虽然在沈丽姝他们的推动下火锅风靡汴京,但大家还是更习惯叫锅子。
沈丽姝点头:“今儿天冷,煮火锅正正好。”
众人想象了下外头冰天雪地,他们在暖和的屋里吃着热腾腾的锅子,一时充满了幻想,沈家旺更是忍不住道:“姝娘,要不要把你齐叔叔请过来一块吃?”
“好啊,只是齐叔叔放假还没回家吗?”
“说不准,上回好像听说他县衙有些事,要玩两天回京过年,我去那边瞧瞧!”说走就走,外面天寒地冻,也挡不住沈爹跟好兄弟分享快乐的心情,把马身上的绳套解开,翻身骑上就走。
沈家旺的骑马技术,是在家里买了车后请人指导的,技术不算多精湛,在城外跑一跑还是没问题的。
沈丽姝他们目送沈爹兴致勃勃离去的背影,便继续蹲在屋里烤火。
贞娘很细心,沈丽姝让她收拾铜锅炭火等吃火锅工具,她索性把店里顾客喜欢的游戏诸如扑克骰子也带上了。
沈丽姝这会儿便拉上她和沈大伯沈二伯凑一桌。
扑克跟需要一定门槛的叶子戏不同,只要记住一副牌的花纹样式,不识字的人照样玩得风生水起,加上赌注是贴纸条而不是钱,伯父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几人很快玩成一团。
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牌,天色渐渐暗下来,沈家旺还没回来,他们也已经收了桌椅,开始煮火锅的准备工作。
虽然火锅也是沈丽姝弄出来的,但她依然只是动动嘴皮子,动手部分都有小伙伴负责,而贞娘这几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烧烤店帮忙,煮火锅的一套流程熟记于心,也就当仁不让成了总指挥,先用牛骨、老母鸡、萝卜和玉米熬出汤底,其他食材该切片的切片、切块的切块。
沈丽姝打定主意在庄子上小住两天,当然不会亏待自己,鸡鸭牛羊和时蔬都是备齐了的,东西太多,沈大伯沈二伯也分别被安排了洗菜切菜的工作。
眼见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沈丽姝也没有干坐着,主动承担了洗葱扒蒜的任务。
她别的不说,调蘸料的手艺还是首屈一指,毕竟小伙伴们也都是跟她学的。
沈家旺和齐青也赶在天黑前到了庄子。
因为离得近,动工期间齐青没少过来打转,亲眼看着它一点点建成直至完工,此时也没必要再去参观什么,进了大门便直奔沈丽姝他们在的屋子。
路上沈家旺说了闺女要请他们吃锅子,汤底的香味也正顺着门窗细缝飘出,齐青早有心理准备,不想推门而入的瞬间,还是被扑面而来的惊呆了,“这是在屋里烧了多少炭,一进门就热得我冒汗了!”
定睛一看更是怀疑人生,“不对,屋里也就一个炉子,哪来这么热乎的?”
沈丽姝知道,老爹等炕烧起来才想起请齐叔叔来聚餐,多半就是要显摆他们这独一无二的土炕,便也不剥夺他的快乐,只笑眯眯卖关子:“不如齐叔叔猜一猜是怎么回事?”
齐叔叔猜不出来,也没耐心猜,催着他们赶紧揭晓谜底,沈家旺便乐颠颠带他去看神奇的火炕,成功听到了齐叔叔的惊叹声。
几个大男人又开始蹲在那边研究了半天土炕,火锅和备好的食材也一一端上桌,众人才收了好奇心,围坐一起开始涮菜。
屋外冰天雪地,屋里热火朝天,还有美酒美食,简直是神仙一般的享受。
齐青跟沈家旺三兄弟碰了杯,转头看到旁边的沈丽姝,不期然想起初见的模样,百般感慨袭上心头,不由得连说带比划的感叹,“第一次见姝娘的时候,还是个半人高的孩子,只是眼神比别的孩子都更加清亮,说话也有理有据,齐叔叔当时还跟你爹说你有主意的,不要太过拘着了。可惜我还是看走了眼,没想到你这般有主意,小小年纪闯出来的事业,是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连带着家人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姝娘你也就是吃亏在女孩身,但凡是个男子,也不必把心思花在这上头,将来建功立业也未可知。”
他还记得沈家那时的家,连个待客的地方都没有,姝娘还得跟弟弟们挤一间屋子。
而如今,别说这座跟大户人家相比都不差什么庄子,单是姝娘在汴京的那间宅子,他妻子有时候说起来都要羡慕,毕竟他们家住的宅子面积地段也都不差,却是父祖几辈传下来的,他又不是长子,早晚都要分家。
可以说他是亲眼见证他们是如何一点点攒下如今的家底,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格外不真实。
衣锦还乡的故事竟发生在他身边!
旁观者的感触都这般深,当事人只会更深刻。
沈丽姝闻言也忍不住给自己倒了杯酒,笑吟吟的起身敬道,“齐叔叔是第一个支持我的人,我如今的成就也离不开您的肯定和鼓励,合该敬齐叔叔一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