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但跑出一脑门的汗,说话也连呼带喘,但柳云却来不及感受小学徒的心意,一确定是他惦记了好多日的烤肉,再顾不上其他,立刻马上就想点餐,因而抬腿就走,脚下生风。
小学徒反应也很快,连忙追了几步,“师傅,您老人家不如先回家歇着,我去帮您买就成。别看天还没黑,那摊子前已经围了一圈人,咱们现在过去,不等上半个时辰怕是吃不到烤肉的,所以就让我去排队,拿到烤肉立马给师傅送家去,保准您吃到嘴里还是热乎的!”
柳云心说上回他就是信了友人的邪,踏踏实实在家中等烤肉上门,一等就是许多日,让他无数次悔不当初。
这次天王老子来了他也不想等,非得立刻马上就去现场点餐。
不过这小学徒的机灵劲和孝心他也是瞧在眼里的,索性把小学徒也拉上,“走走走,你跟我同去,这次我要许多吃食,两只手恐怕拿不住。”
说会话的功夫,烧烤摊围着的人,比小学徒形容的又多了一圈,听前面食客的闲聊,好像都是等了许多日、一得到出摊消息就闻讯赶来的同好。
但柳云也不后悔亲自前来。
等走近摊前,瞧见烧烤摊多日不见推出的新菜品,柳云就更加庆幸自己的决定了。
如果他没看错,那烤肉旁边一条条的、是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小鱼和泥鳅,这两样也是他的心头好啊!
柳云已经在心里盘算要加多少串泥鳅和小鱼了,排他前面的食客还在跟小摊主讨价还价,“哎呀,泥鳅和小鱼就一点点,一条要分成两串烤,怎么也跟烤肉一个价?鱼和泥鳅可没有肉价高,小摊主可不要坐地起价呀。”
沈丽姝笑眯眯道,“大爷说笑了,泥鳅小鱼确实不贵,可咱们城里也买不着啊,这都是我们花钱去乡下收来的。您可别看轻了这小东西,收拾起来真真是麻烦,多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只卖一文一串其实都亏了,若不是想着贵客们吃腻了烤肉,换换口味,我们也不会自寻这麻烦。”
沈丽姝这话半真半假,泥鳅和小鱼其实没怎么花钱,是他们昨日回来后,伯父们连夜去池塘里网了,让徐二舅今早送进来的,满满一桶活蹦乱跳,收拾起来却是比其他肉菜麻烦很多,但这其中赚头也多,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
但眼下他们缺的是人手而不是生意,卖卖烤肉馒头就挺香的,大可不必自找麻烦,这么做还真就是想回馈一下热情似火的顾客们。
第64章
新菜品稳了。
昨天, 爹娘回镇上给弟弟们拜师的同时,还带去了一个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消息,他们不出摊的短短几日, 竟然有那么多食客坐不住, 想方设法、甚至有关系的都跑街道司打听消息了,就为了得一个他们还回不回的准信, 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汴京人民有多么喜爱小郎君。
沈丽姝和她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单看烧烤摊日进斗金、每天排长队仍人满为患的火爆场面, 他们对自家在城里人当中的受欢迎程度,还是很有逼数的。
但他们还是远远低估了大吃货们对美食的痴迷和狂热,竟然齐心协力把人家街道司都给冲了。
沈爹的原话是, 街道司的兄弟们被扰得不胜其烦, 不得已只能亲自登门催他们早日出摊。
要知道州桥夜市作为京城最大的夜市街, 摊位数以百计, 能拥有这种待遇的不过凤毛麟角。
从某种角度来说, 才开业两三月的小郎君烤肉俨然后来居上, 即将超过那些经营数年甚至更久的摊子, 成为夜市的又一大招牌。
沈爹说完街道司同僚反馈的消息, 还半真半假的打趣道:“我看还是要尽早做两手准备, 若能在夜市附近找到店铺,那便一切顺利,倘若不然, 可能街道司也不会轻易放你们去别处。”
虽然街道司只收固定市金不抽商税,沈丽姝他们跑了,再来个生意不那么火爆的摊子, 给上缴的市金也一文不少, 并不能直接影响街道司的收入。但本朝经济如此繁荣, 跟朝廷鼓励并支持商业的一些列举措脱不开干系, 因而但凡跟商业沾边的衙门,内部也有相关业绩考核。
如果因为放跑了沈丽姝他们这家招牌,导致影响夜市的客流受影响,那负责这个片区的官差肯定不答应。
之前主动结交请人家关照摊子,现在说跑就跑不留情面,沈家旺不想干过河拆桥的事,这两天都在想解决办法,聊到此处也顺便给孩子们提个醒。
语气没有多严肃,因为时间很是充裕,按照姝娘所说,他们至少还得在夜市经营三两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应该能想到妥善的处理方式。
只是沈家旺没想到,这个小麻烦到了姝娘跟前,压根都不算事,她甚至一脸“还有这种好事”的样子,美滋滋搓手道:“很简单嘛,咱们再增加一些人手,开店摆摊两不误。”
万万没想到,还没经营多久,他们在夜市摊上就有了一群死忠粉,往后他们继续在夜市上摆摊捞钱的同时,还能给新店做广告,多好的事啊。
这下别说街道司不放他们走,就算城管开叉车来叉,都甭想叉走他们!
看着姝娘豪气干云的神情,有小伙伴弱弱提醒:“可是,能进城的跟咱们进城了,其他人都还小,可能帮不上什么忙。”
沈丽姝微微一笑,“你们忘了吗?姑母和姨母他们家还有那么多表兄弟,都可以喊来帮咱们做工啊。”
事实上忘记这茬的不是小伙伴们,而是沈丽姝自己。
她毕竟只是半路穿过来,连原来的小姝娘对亲戚们都知之甚少,在没有多少接触的前提下,她就更想不起他们了。
又哪里知道在她看不到地方,还有这么多工具人预备役,日思夜盼想要加入他们?
直到这次休假回乡下放风,那些外嫁的姑妈和姨妈们闻风而动,也立刻带着自家年龄合适的儿子们回娘家探亲了,当然主要“探”的是沈丽姝。
三姑四姨们还是提前做过功课的,知道这些事做主的都是侄女/外甥女,就连兄弟长辈们都归她一个人指挥。
虽然不理解吧,但眼看着娘家侄子跟着姝娘干,都各自得了不少好处,她们也跟着心动了。姝娘又不是外人,侄子们都可以听姝娘使唤,她们的儿子怎么就不可以?
心动不如行动!
本来过年走亲戚那几天,几位姑姑姨妈就要趁机旁敲侧击,提一提也送她们儿子进城打工的事了。不过当时沈丽姝和小伙伴忙得脚不沾地,都没时间回家招呼客人,更没机会去听三姑四姨的诉求。
当然她们也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打扰赚钱的大事,并不纠缠,空手而归并默默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于是就等到了沈丽姝和小伙伴放假回老家放飞自我的这天。
姑妈姨妈们迫不及待就带着九、十岁以上的儿子们回娘家了。
这个举动,都不需要言语挑明,沈丽姝已然知道她们的用意——无非就是让她像在菜市场挑大白菜那样,挑挑拣拣一番,把她认为可以使唤的捡回去呗。
还别说,沈丽姝一看到他们还有这么多工具人后备役,只觉得格局一下打开了,她现在要人手又人手,要资金有资金,就连客源市场都如此稳定,何愁事业不飞黄腾达?
所以老爹觉得处理不好要留隐患的小问题,在她眼里却是好现象,堪称财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小伙伴们也不是傻子。
之前表兄弟们跟约好了似的,不年不节的一窝蜂跑来串门,还特别热情就爱跟在他们屁股后头,当时都玩的很开心尽兴,便没想到这茬,但现在沈丽姝一提,大家也都恍然大悟了,原来也是奔着打工来的!
换成别人可能还担心招来新小伙伴,和原来团队成员的相处问题,但放到这里,谁都没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得乖乖听姝娘的安排,姝娘驾驭得住,他们不慌。
于是小伙伴们就只顾沉浸在拉更多人一起干活,他们就可以赚更多钱的快乐中,徐虎不知不觉还学起了沈丽姝兴奋搓手手:“那姝娘觉得可以叫上哪几个,来了又是个什么章程?”
“自家亲戚,咱们也不亏待了,工钱和奖金全都统一标准。”关于分红,沈丽姝只字没提,他们甚至连姑妈姨妈们自己都清楚,分红当然是真金白银投了钱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