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
后来妈妈就回娘家去住了,姐姐她们也回她自己的家,又剩下严蓝和奶奶在这个大房子里待着。家里的意思是让她在奶奶家待着,严蓝以前小学初中的一些同学,辍学后也是这个样子的,在家天天躺着,大一点儿出去学个技术,不会有问题。小严当然不会物理意义上的天天躺着,要生褥疮的......她倒是落得清净,陪着奶奶干活,分担尤其体力活的事,费手的分秧苗儿多一个人干也格外地快。
江玉英差不多每三天会来一条短信,带着奇怪的报平安意味,简单交代一下莫离近况。蓝蓝没想到,曾经还只能拐弯抹角趁着自己家丧事才能见小莫一面,现在对她的行踪了如指掌,戴了透明而非铁丝牙套这种不见真人不知道的细节也会提,谁给他传递的消息呢?又干嘛现在才敢传递呢。其中曲折不得而知,这些工作她也并不了解,兴许不止那雨秋,他们喜欢烧冷灶的大有人在。
莫离也不去学校了。
严蓝藏好手机,奶奶家平时也没什么人来,在小屋偷偷充电谁也不知道。宝贵的大头贴始终藏在书包夹层,那件衣服也藏在放棉绒大衣的柜子里,还有她的思念,都不漏马脚地藏到无人的角落。
奶奶也跟她说过以后,别担心,会给她找很好的婆家,嫁妆也不用她管,不会受欺负的。对此,女孩儿笑嘻嘻地表示,不会结婚。奶奶愣了一下,回想丁雅说的话,也没再多说什么,她不想在孙女儿饱受折磨的心上再撒一把盐了,过一天看一天吧。
这天午饭前婶婶来送韭菜盒子,她们家刚做的,端了两大盘子来,蓝蓝陪着唠嗑的时候谈及小伟弟弟坐校车的麻烦。
女孩儿洗干净婶婶家的盘子,这才想起来,原来这时节学生还在上课呀。婶婶说学校管不了校车司机,他们有的人一天要跑三趟送学生,有的小孩儿天不亮就得起来等车,天黑了才能到家,有的司机却一趟都拉不满。而且这些司机到放五一七天假的时候也不会退钱,这个月的钱交了就交了,你不坐是你的问题。
婶婶倒不是嫌车费太多,她就是觉得不值,司机占这个便宜让人膈应,一个学生亏一点儿他们就能多占很多。不过她也没办法,忍了吧,家里就一个孩子上学,亏点儿也供得起,嗤笑着抱怨学校废物,根本动摇不了校车的小集团,出事儿了他们就爽了。
农村的学校还没像城里补课那么狠,严蓝莫离她们的二中憋了很久还是整个学校晚上周末都上课,一个星期房半天,节假日放一天。而小伟弟弟的学校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只有九年级有老师看晚自习,下大雪的时候也不停课,于是很多家远的孩子都住寝室了。婶婶说等孩子上到毕业年级就去学校附近租个房子陪读,大儿子没考上高中小儿子不能再落榜。有点儿大号废了练小号的意思。
蓝蓝顺着她的话吐槽,奶奶则在一边不接话,婶婶只坐了会儿,急着回家吃饭,把零花钱塞给蓝蓝让她买好吃的,带上盘子急忙走了。
女孩儿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也没表现出多么想要重返校园,带来的课本当引火纸烧的时候毫不犹豫。结果第二天睡觉前奶奶少见地去找邻居孩子说话去了,回来神神秘秘地拉着孙女儿说,她跟人家孩子打听了一个学期大概要多少费用,小严如果想回乡里上学,她跟家里商量商量,好歹初中毕业嘛。
蓝蓝只是笑,说不用了不用了。其实没有困难到从她学业上节省啊,就是大家看她转学后成绩反而降了,再寻思着女孩儿年纪越大越学不会,感觉没必要再上学了,加上出去打工的那些也没比上学的在婆家过得差,不如让孩子多在家待两年,多受宠多好啊。
要怎么解释,“为了不抢本班老同学风头故意收着力”,说出来谁信,反而觉得她心思重,况且也无法证明自己上了高中也能名列前茅,学习再好对嫁人也没什么帮助的,可有可无。
“孩儿,你是不觉得没脸儿啊......”奶奶知道孩子很希望得到高水平的教育,也知道她父母以前也重视,费好大劲儿去更好的学校,突然生活天翻地覆了,要重新回老学校见老同学,可能要被人笑话......
“不是啦~”严蓝还是受得了的,开几句玩笑又不会少块肉,而且自己的确是活该啊,一肚子小心思结果居然闹得学也上不了,好笑,“我就是不想去上学了。”如今她也只好对奶奶撒谎。
“......”老太太心里沉沉的。
“奶奶,不过我确实不想继续在家躺着了,要长毛了。”女孩儿手里的活儿不停,一边玩笑着说,“等我姑父来串门儿,我问他有没有认识人缺帮工的,想学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