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亲妈养娃记(78)

作者:雨中花慢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兜兜伸出小拇指,说:“咱俩拉钩,我绝对不会往外说。”

“来,拉钩。”小战士也伸出小拇指。

等他走的时候,林翘给他包了一包野菊花,让他平时喝点野菊花茶。

小战士把野菊花接过去,感动得眼泪快流下来了,忙不迭地说:“多谢嫂子。”

更让人惊喜的是,岛上挖出了甜水井,顾凛带着两个地质专家把营地附近跟岛民居住区都勘探一遍,最终确定打井位置。

最近的井就在营地跟家属院之间,为了安全方便,还安装了压水龙头。

沉淀一段时间后,井水终于可以用了。

井水清冽甘甜,林翘拎不动一桶水,她每次只能拎半桶,如果顾凛在家,还有由他把水缸打满水,他不在家林翘就每次半桶水往家拎。

周日中午吃过午饭,林翘跟孟盼娣还有罗玉英去营地食堂给战士做清补凉。

现在天越来越热,一些从北方来的战士不适应炎热的天气,有些年纪小的战士还会想家,她们决定给战士做点好吃的解暑并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新码头已经修好,孟盼娣跟罗玉英现在都没有工作。

林翘泡好野菊花水,煮好玉竹水,就开始煮绿豆、红豆跟薏米。孟盼娣跟罗玉英面前有很多椰子,她们跟炊事班的战士一起把椰子打开,倒出椰子水,用椰肉做椰浆。

除了这些食材,清补凉里还放了香蕉跟菠萝,再加点糖精,不仅清热解暑,还是一道让人吃了心情愉快的甜品。

——

这段时间岛上有几个变化。

营地的宿舍建好,又有四个营陆续上岛,岛上又多了四个随军军嫂跟八个孩子。

部队办了农场,种粮种树种菜还养猪养鸡,孟盼娣跟罗玉英还有别的军嫂都到农场上班。岛上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番薯还有旱稻,虽然各寨子学过大寨,可依旧是粗放种植,两位嫂子跟岛民一块儿往地里铺海泥,还要教岛民施肥拔草,等种植水平提高,粮食产量也会自然也会提高。

岛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部分人小学都读不完,学校也是木头、竹子、茅草搭建的房子,现在正在用石头水泥建新校舍,以后随军的孩子跟岛民的小孩都会在这所小学读书,像金豆这样的适龄小孩已经在茅草屋小学读书。

医务点还新来了个军医,她叫徐海鸥,四十多岁,她在五十年代跟着部队来过岛上,当时护送重病的岛民出岛治病,小船被浪头掀翻,她抱着船板在海上漂浮了一天一宿,一度认为无生存希望,可部队跟岛民没有放弃,后来她被来寻找的岛民找到,这才捡回一条命。

徐海鸥感激岛民,对琼崖岛有很深感情,她对象前几年去世,儿女都已经成家,没有什么牵挂,就自愿调来岛上工作。

医务点原先有三间房,又在旁边建了两间作为她的宿舍,她周日上班,周一休息,林翘周日休息,这样能保证医务点每天都有人。

万一战士或者岛民夜里有急症,也不用再去林翘家叫门,直接来医务点找她就行。

——

这天傍晚顾凛下班回来,带回来一水桶海参。

捕捞队捕上来的海鲜都会运到食堂,军官军嫂们也可以去购买,比岛民交到供销社的价格略低。

顾凛从水桶里捞出一笊篱海参,说:“这些晚上吃。”

“这些海参花了不少钱吧。”林翘问。在岛上生活这么长时间,她知道岛民卖的价钱最高的海产品是干海参跟干鲍鱼,都差不多是十五块钱一斤。

“这海参一下吃不完,你可以晒成干儿。”顾凛说。

林翘会泡发烹制海参,但晒干这种反向操作她没做过。

“是不是也得煮一下?”林翘问。

顾凛说:“得煮,现在海水里养着,我明天早上把内脏都弄干净,你把海参煮到缩紧,再晾晒干就行。”

林翘说:“好,那咱们晚上先吃一顿。”

“你爸对你好吗?”顾凛问。

林翘不知道他怎么突然提到这个话题,说:“我爸对我们兄妹三个挺好的,他对我们几个要求很严格,经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要求我们必须自食其力,必须努力读书寻求出路,他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但不允许我们贪图享乐,他培训我们各种生活技能,烹饪、缝纫、游泳还有开车。”

“你爸真有想法,我们对兜兜的教育都未必比得上他。”顾凛说,他话锋一转,又说:“岛上要建舰船厂,还有大规模的军事工程,我需要建筑专家,我想把你爸弄到岛上来。”

林翘觉得黑暗中突然照进来一抹光亮,顾凛可能的确需要建筑专家,但一定是因为他想照顾林培源,才想要让他上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