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峥去缸里舀了水,和白父一起洗了手。
白桃从厨房里出来,“爹顾峥你们回来了。”
“诶,三丫回来了,在京市上学怎么样?在那边习惯不?”白父说。
顾峥点点头。
白桃笑道:“还行,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顾峥闲不住,回来后,看到家里的桌椅板凳有松动的,找了钉子锤头给固定上。
白父白母对顾峥别提多满意了,不止勤快,还特别给他们长脸。
这边做好饭,白母热情的去叫顾峥来吃饭,“峥子你别干了,来了家里又是帮着上工,又是修理板凳,还没休息一下呢,你大姐夫来了,和他们去屋里说说话,洗洗手,我们吃饭。”
白父白母改变后,不像以前一样看不上穷女婿,王国平在岳父岳母家也自在多了。
除了白秀一家没来,剩下的人都到齐了。
白父拿了瓶酒过来,不喝多,下午还要上工。
白桃和白枝挨着坐,三胞胎平常都是自己吃饭,不用人管。
壮壮年纪小点,白枝时不时的照顾一下。
白桃和白枝说起顾父顾母在京市卖大碗茶的事。
白枝听了很惊讶,她身边接触的都是老老实实下地挣工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听三妹一说,她上次去公社买东西,当时没注意,现在细想一下也是发现不少流动小摊贩。
“大姐,以后会越来越好,等壮壮再大点,你和大姐夫可以考虑考虑做点小生意。
你手艺好又干净,刚开始干,可以在公社找个地方卖早点,做点包子油条和各种粥之类的,这些投资都不大。”以前不允许,白桃就是想帮大姐也有心无力。
白枝对未知的事物有点胆怯,“可以吗?我没做过,会有人买吗?”
白桃鼓励道:“大姐,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可以不可以。
回头你去我家,和我公婆取取经。
他们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光了。
现在更是积攒了一批回头客,要不是我和孩子们放暑假,念着有一年多没回老家这边,不然他们的摊子还支的好好的。
每天的利润有这个数。”
白桃伸出一根手指头。
“有一块钱啊,那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十块钱,那岂不是和二妹一样,这一个月能赶上工人的工资。”白枝听了还真有点心动了。
一个月三十块钱,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三四百块钱。
白桃抿下唇,很想笑,不知怎的又有点不是滋味,“大姐,一天下来可不止一块钱,你大可以往多了想。”
白枝惊讶的嘴巴都要合不拢了,“娘哎,一天能挣这么多啊?三妹你没开玩笑吧?”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和你开这种玩笑啊,大姐,放心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文件下达,但我听说今年差不离,到时候我收到消息,给你拍电报通知你,到时候你和大姐夫好好商量商量。”白桃说。
白枝没接触这个方面,她这辈子一直规规矩矩的。包括结婚生子,也是听从家里的安排,和王国平虽然不像过去盲婚哑嫁,结婚前也只是见了两次面,互相了解一下。
白桃白枝的对话也吸引了顾峥王国平白父白母的注意。
白父白母知道三丫不是个信口雌黄的人,别看这丫头年纪不大,有时候看待问题比他们上了年纪的还要有见解。
“大丫,国平,就听你们三妹的,试一试,这是你们三妹为你们着想,想拉你们一把。”白母很欣慰三丫有了本事不忘本,也知道拉扯姐妹。
家出嫁的这三个闺女,属大闺女嫁的家庭条件最差。
其实当初把大闺女嫁给王国平,也是看在王家是殷实人家,兄弟姐妹好几个有帮扶的。
当年正是饥荒年,饿的挖野菜,吃榆树叶。
家里孩子又多,小女子又干不来重活。
农家人都喜欢男孩也有这个因素在,男孩半大的孩子都能挣工分,长大以后就是个重劳力。
那时候大家都穷,也不讲究什么彩礼,就只用多半袋子粗粮就把闺女娶走了。
谁料王家老太太是偏心眼的,偏疼小儿子一家。
自家大闺女和她命一样苦。
好在分家早,虽然小俩口一开始日子过的艰难,现在也算是熬出头了。
转而,王国平听人说有的地方实行分田到户,问白桃顾峥知不知道这件事。
现在这边也传遍了,不知道事情的真假,都在争论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的踏实肯干的人家期盼着早早的快点实行这个计划,谁不想拥有自家的田地,只要人勤劳些,那肯定是能吃饱饭的。
剩下一部分不希望这样的,是平常干活懒散,爱磨洋工混日子的,跟着集体多少能偷会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