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听你的吧。”
“黑色,其实也挺不错的。”
作者有话说:
这段时间疯狂跑医院,一个月去医院的次数比我之前几年去的都多……
不要熬夜QAQ,熬夜熬出毛病的桉桉子看着缴费金额痛心疾首。
今天又去了一回医院,喜提四百账单,去一次花个几百,真·花钱如流水。
许愿药管用的第n天。
下一章进表演,我尽可能明天早点写。
第135章 、2018OG(3)
搞怪,永不过时。
哪怕是在冬奥这个大舞台之上。
事实证明,乔喃埋藏在骨子里的玩心并没有因为这个舞台的改变发生变化。
甚至在与她一路走来的两位好友相继退役之后有了进一步的增加。
哪怕乔喃本年度的业务十分的繁忙。
没错,和上个冬奥时所处在特殊阶段一样。
哪怕为了让接班人有着更好的提升空间,在总局的暗示下乔喃近些年逐渐的降低了自己参加比赛的频率,但当着她这回来参加冬奥时,
依旧没能闲到哪去。
上一回是高考,这一回是毕业。
两场冬奥之间四年的间隔让着小姑娘成功的在她刚刚完成了开题报告准备写初稿的阶段遇上了冬奥。
乔喃和大多数国家队的运动员走的方向都不一样。
作为为数不多的明明能保送非要走高考道路的运动员,小姑娘最后选择的专业也与着他们大相径庭。
而这也成功的导致了负责她的那位导师第一次听见乔喃想要推迟交初稿时间的理由时的惊讶。
以及一副‘你能不能编一个好一点的理由’的不相信的表情。
不过导师不信归不信,虽然这个理由听上去的确很玄乎,但它却又的确是真的。
冬奥开幕后的第七天,汪国源难得起了个大早,抢走了自家夫人一向的领地,将着电视切换到奥运频道。
难得一见的看着上面的倒计时,耐心的看起了广告。
汪国源夫人看着自家丈夫这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毫不客气的笑出声来。
“你老爷子不是向来只偏爱十台十一台的吗,哪来的兴致让你突然看起奥运来了?”
汪国源抬头看了自家夫人一眼,沉沉的叹了口气:“你不懂。”
“今年这优秀毕业生的名额我必然得拿下。”
优秀毕业生?自家老头这岁数,折个半可都不一定能够有资格参与竞争吧。
乌莺嗤了一声。
“你这带毕设的学生不向来都是学校随机分配的吗,怎么突然还定起了这个念头来?”
乌莺深知自家丈夫尿性。
虽然勉强算一个学术大佬不错,但却因为不上心十天回一句一次问到怀疑人生并且要求全程自己选题的习惯向来位于毕业生们暗中试图争取的导师的倒数。
敢于挑战的人不多,之前手上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带着的还都是学校分配过来混个毕业的。
倒不是乌莺瞎说,就算汪国源手里有着推优秀毕业生的名额,但他近几年来可是动都没有动过这个选项。
“这次可不一样。”汪国源叹了口气,“这回那孩子的选题有些超乎我意料之外。”
“说跑题吧又没有跑题,但却着实有些和大众不搭。”
同为教授的乌莺好奇。
“怎么?”她放下了手上的擀面杖,挑了挑眉,“还能有比你汪大教授毕业论文讨论‘学校专业课费用与相应教授教学能力的适应性’还要叛经离道的学生?”
这可都多少年前的事了。
而且当初校风那么开放,导师也妹说不让他写呀。
虽然最终因为它没能拿下个优秀毕业生。
汪国源沉默片刻,将着自己和乔喃的聊天记录调出,摆在了自家夫人面前。
“呢,就是这孩子。”他示意道,“你看看这选题。”
“让我看看?”乌莺戴上了她的老花镜,一字一句的读道,“探究自身行为带动华-国冬奥经济及相应运动发展的可行性?”
老教授沉吟了片许,犹豫的向着丈夫询问:“这个选题未免也太大了一些吧。”
“按照老汪你的性子,这可不像是你会通过的选题吧。”
的确,就这选题,放去年,别说通过了,这可得是学生一提出来多少得被他回怼个十几句的程度。
汪国源故作镇定的喝了一口搪瓷杯中的温水。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他叹了口气,抬头将目光转向了前方的电视屏幕上。
“可对于这孩子来说,可就是一项已经正在了不少时间进行的实践了。”
乌莺疑惑:“怎么?难不成你走狗屎运收到了一了不起的学生?”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汪国源并没有立刻的对于自家夫人的询问立刻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