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弦从容笑了笑道:“无妨。”
唐牧又问:“大夫怎么说的,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病着。”
苏弦坦然道:“没什么事,老毛病了,歇一歇便好。”
唐牧不信,问道:“当真?”
苏弦:“自然。”
唐牧这才放下心:“是老毛病就更应该注意一些,再说,你生病总要找个人照顾的,没人照顾怎么行。”
苏弦愣了片刻道:“以往都是自己熬过来的,习惯了。”
唐牧听了这话,只觉得有些心疼,道:“虽说按苏兄的性子,住在这种僻静的地方并不让人意外,可这里毕竟离市集太远,别说来回走不方便,怕是找人照顾也不方便吧。”
苏弦没说话,唐牧又问:“要不你先去我那住几日,好歹有人照应。”
闻言,苏弦笑了笑:“这才见了我两次便要带我回你那住,你家小夫郎不会吃醋么?”
唐牧闻言,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自然不会,我家小夫郎心胸宽广,很好相处,再说了,你我投缘,既已是兄弟,便不必见外。”
苏弦没说话,他抬眸看了看那小屋,道:“算了吧,太麻烦,我这病过几日便会好,唐兄不必放在心上。”
唐牧见他不愿,便也没有再劝他:“也罢,不过苏兄这样,我实在不放心,你既然不喜欢有人叨扰,那我给你请个大夫来好好看看总可以吧,看完就走,绝不会打扰你。”
唐牧的话说到这个份上,苏弦也自然不好意思再拒绝。
于是唐牧离开之后便直接找了大夫,把大夫送到苏弦那儿,自己和小七便老老实实等在门外,等那大夫给苏弦看完病,那大夫上了车,唐牧才开始仔细跟那大夫询问苏弦的病情。
好在那大夫说他并无大碍,已经给他开过药了。
唐牧这才放心,掏出银两要给大夫,大夫却说里面的人已经付过了。
-
天气渐暖,唐牧开始计划去城南建大棚。
他先是买了几辆马车,然后又让人把木头直接运送到城南。
因为怕木头丢了,他直接让工人把那些木头卸在那租他们地的妇人家,还给了妇人钱。
妇人知道唐牧帮她太多,哪里还好意思要唐牧的钱,便推拒了。
可唐牧自然不会占人便宜,便让工人跟妇人说,若是不要钱就不放在这儿了,妇人这才同意下来。
唐牧每天早上起来,先是给小夫郎准备好早饭,然后再给家里种的那些荔枝浇浇营养液,洒洒水。
等把这些事儿都忙完,才会跟着工人一起去城南建大棚。
古代没有塑料,唐牧最终的想法是把大棚顶部的屋顶建成那种活的、可以打开的那种。
也就是把最上面的木板分组,每五六块儿订在一起,然后搭在上面。
这样白天就可以让工人把它掀开,让阳光照进去,晚上再把它盖上,再在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保证作物不受寒。
而且为了更好的保持光照,唐牧还特地遵守现代大棚的建设规则,把大棚的背面建得很高,朝阳面建得很低。
这样等太阳一出来,把上面的板子掀开后,就能保证里面所有的作物都能被太阳照到。
但没有塑料的缺点也很明显,这种木制的顶棚虽然春夏秋能用,但冬天就不适用了,没有塑料遮着,冬天气温太低,要是把棚盖掀开来,作物容易直接冻死。
所以唐牧也做好了规划,大棚春夏秋天正常使用,等到冬天,棚盖就不再掀开了。
等冬天的时候,就在里面按无土栽培的方法种植作物。
工人们干活依旧很快,但再怎么快,建大棚毕竟不是个小工程。
更何况他要建这个大棚也比常规大棚大很多,每十亩地才建两个,可见工程量之大。
刚开始的几天,小夫郎还会每天过来陪着他,过了两三天,小夫郎就不来了。
唐牧本以为他是累了不想过来,谁知刚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小夫郎便带着工人把饭送来了。
前几天唐牧没来得及给他们准备吃的,便只准备了些馒头和糕点。
苏淮易不忍心,想着自己也没什么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带着小七去市集上给他们买些包子,订些饭菜来。
就这样忙活了一个月,四个大棚总算是建好了。
工人们劳累了一个月,唐牧不忍心再折腾他们,便打算歇一段时间。
隔天中午,唐牧为了感谢工人们,在镇上的酒楼订了几桌。
唐牧看着工人们,端起了酒杯:“这一个月,辛苦诸位了,这杯酒,敬你们。”
唐牧说完,径自喝了一杯,随后道:“夫郎总是同我说,你们辛苦,应该给你们加钱,我觉得夫郎说的有道理,从今日起,每个人每个月工钱长三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