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选了两件小小的白毛衫和蓝色的毛哔叽外挂,再搭上黑色的棉裤,算是很潮流了。想起张樱子,她又买了件黄底绣花的袄子和一条灯芯绒的条纹裤。
这一通衣服买下来,花了78块钱。
姜栀把装衣服的袋子挂在自行车把头上,又拐去买了几双尼龙袜,几条换洗的内衣裤和两双儿童大头鞋,这鞋外面是牛皮的,里面有着绒毛,穿着肯定是不会冻脚了。
当然,她也没有厚此薄彼,顺带给张樱子买了双黑皮鞋。
孩子们的衣服买完,她就来到了成人服装摊子。
这会儿,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每个摊子上都挂着,除此之外,还有黑色紧身踩脚裤,贴身,高弹力,也算是主流产物了。
至于衣服,就是编织衫,蝙蝠衫,袄子,毛衣。
因为要做这方面的生意,她观察得十分细致。
成人服饰摊子显然生意要火爆许多,摊主忙忙碌碌给人拿号,几乎顾不得理人。
姜栀看了一会儿,最后选了件V字领麻花纹白毛衣,外加一条黑色喇叭裤,又买了两套棉质的内衣裤。
这么些东西买下来,花了足足60块钱。
姜栀不由咂舌,难怪大家都是扯了布回去做衣服了,买衣服回来穿,的确消耗不起。
她是知道的,这些卖服饰的摊贩都是从大城市低价进货,回来高价卖出,利润极大。
服装生意,是条赚钱的路子。
姜栀低头看看自己已经开胶的鞋,还是顺手买了双黑皮鞋。
等她从建设街离开时,自行车上已经挂满了大包小包。
姜栀摸着兜里骤减的钞票,着实有些无奈。
她轻叹一声,骑着车找了家澡堂子,准备从里到外好好清洗清洗。
说来尴尬,她重生后,除了每天擦洗,还没好好洗个澡,这么些天过去,总觉得浑身像是长毛了似的难受。
八十年代的澡堂子,还没进门就能听到叽叽喳喳的人声。
第68章 还真是人靠衣装
姜栀有些惊讶于澡堂子的好生意。
她一进门,就瞧见了门洞外的擦鞋小摊,当然,她那双破鞋也用不着擦。
二道门后,就是卖澡票的窗口了。
一个留着短发的妇女正在窗口里磕瓜子,看到姜栀,眼都不眨地道:“洗什么澡?”
姜栀微愣,眼角余光瞥见一块小木板,上面标注着洗澡类别:烫澡五毛,泡澡五毛,快澡四毛,如果需要理发,搓澡,修脚,还需要另外加钱,可谓是一条龙服务了。
姜栀想了想,说道:“快澡加搓澡和理发。”
妇女道:“一块钱。”
姜栀付了钱,也拿到了澡票和理发票,上面都标注了“只限一人使用”字样。
她一路往里走,顺道在售货的柜台花八毛钱,买了一块海鸥洗头皂,搓澡巾和毛巾。
很快,就到了浴池入口,白布门帘上一边印着“男池”,另一边则印着“女池”。
姜栀进了女池,霎时,水流声声,雾气腾腾。
她把票递给浴池服务员,后者就给了她一个大筐,是叫她放衣物财物的。
服务员还道:“财物自理,丢了一概不负责。”
姜栀嘴角一抽,问道:“有没有柜子?”
她身上还装着一千块钱,随便往篮子里一扔,她心还没那么大。
浴池服务员抬头看了她一眼,说道:“有,得另给一毛钱。”
“行。”
听了姜栀爽快的应答,浴池服务员态度好了些,递给她一把锁头和钥匙,指了指外面:“隔间里有柜子,你自己去锁吧,锁好扣上钥匙就行。”
姜栀点了点头,进到隔间,把东西都放进柜子里,脱了脏衣服,才拿着洗头皂,搓澡巾和毛巾回去洗澡。
大众洗浴,人多眼杂,姜栀却没在意。
她在山里野惯了,倒是颇有些“不拘小节”。
她被领到一扇墙边,这里安装着一排淋浴喷头,已经有人在洗了,一个年轻的妈妈正在给她女儿打肥皂,边打还边喊:“捂上耳朵,把眼睛闭严实咯!”
姜栀洗完澡,由服务员给搓了澡,别说,感觉浑身轻松。
她拿着东西出去,在隔间把新衣服换上,出去理发了。
澡堂子的理发店很简单,就一面镜子,一把小折叠板凳,旁边插着电锥子,墙上挂着理发工具,有手推,剪刀,毛刷,铁质的吹风机,总的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理发的是个面容和善的中年女人,她笑着道:“同志,理个啥样的?”
“简单修修,把下面毛躁的剪掉就行。”姜栀如是说道。
“诶!”女人应了一声,就操起工具开始理发。
不多时,头发就理好了。
姜栀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既陌生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