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珠一看到小戈就开心道:“蛋子!你来了!”
小戈重新见到她,也很高兴,但还是提醒道:“春春姐,我现在已经不叫蛋子了,妈妈给我上了户口,我现在叫姜南戈,你要叫我小戈!”
施南珠微讶,笑着道:“那我们还挺有缘分呢,我现在叫施南珠,你叫姜南戈,我们名字里都有个南字。”
虽然她的鉴定结果还没出来,但身份基本确定了,她也从姜春变成了施南珠。
她喜欢施南珠这个名字,隐约记得小时候有人珠珠,珠珠的喊她。
姜栀听着这两人的对话,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果然,她察觉一道冰冷的视线扫过来。
那里,施莲舟正坐着,他双腿交叠,窄窄的过道显得有些狭仄,他正抬头看她,目光很淡,骨态好看的手轻点木质椅子,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敲击在人的心上。
施南珠笑着道:“栀子姨,你们快坐啊。”
姜栀闷闷地点了点头,但一看座位又绷紧了唇角。
这座位安排的很让她头痛,一共六个位置,顾隽毫无疑问和施南珠坐在一块,施莲舟却不按常理出牌,坐在了外侧,距离施南珠有两个位置的距离。
隔出来的两个位置显然有一个是给小戈留的,毕竟小戈受邀于施南珠,自然要与她坐在一块儿,那她是小戈的母亲,又要和他坐在一起。
这样一来,她就得坐在施莲舟的旁边!
小戈已经入座了。
施南珠抬头看姜栀,催促道:“栀子姨,怎么了?快坐呀?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
姜栀胡乱应了一句,硬着头皮在施莲舟旁边坐下。
施莲舟已经挪开了目光,可饶是如此,她依旧压力很大。
一道好听的女声在这时响起,算是缓解了她的压力:“你好,第一次见面,我叫张茵,听阿隽说你头上的伤口是我爸包扎的。”
姜栀侧头看去,掠过施莲舟好看的侧脸,定在了坐在最外侧的女人身上。
第37章 孩儿他爸你走好
她瞧着约莫二十四五岁,一头披肩短发,穿着鹅黄色的袄子,半身裙和白靴子,模样秀丽,脸上还涂着淡淡的妆容,靓丽到让人眼前一亮。
姜栀微讶,她还是头一回在八十年代看到这么会打扮的人。
张茵的穿着打扮十分洋气时髦,坐在这里,有不少来看电影的青年频频回首,都被她所吸引,相信如果不是施莲舟瞧着不好惹,早有人上来交朋友了。
姜栀不着痕迹扫过施莲舟,心头略微了然,笑着道:“你好,姜栀。”
她顿了顿,又想起原主的名字,接了句:“你也可以叫我栀子。”
张茵笑着颔首应了,举手投足都很有气质。
这时,放映机有了动静,电影开始了。
姜栀收敛心神,认真观看这场电影。
《战乱》这部电影,和安天赐说的一样,讲的是军阀割据混战,电影开头,用动画的方式交代了整部片的背景,之后又分为第一幕,第二幕,逐步展现情节。
以她的眼光来看,拍摄效果是极好的。
比如第二幕,督军审判一场叔嫂私奔的案子。
这时候可没后世那么严谨,拍的戏很有尺度,这个叫高一琴的女演员演技不差,媚态横生,拍的戏只半露,表达的效果却恰到好处。
可惜剧情太分散,不够连贯,看不到弧线最完整的人物,也没有抓住能抗戏的特写,枪林弹雨里,主角的身影小的和蚂蚁似的,轰炸场面倒是宏大,就是没啥细节。
姜栀看着,不由摇了摇头。
她也知道,对于八十年代来说,这部电影算是很卖座的片子了。
“你觉得拍得不好?”
施莲舟冷感的嗓音响起,吓了姜栀一跳。
她轻咳一声,想着对方心眼儿小,客气道:“挺不错的电影,一定会大卖。”
施莲舟没被她哄住,狭长的丹凤眼瞥向她,眯了眯眼,笑意未达眼底。
姜栀嘴角一抽,很狗腿的改变了口风:“那个,我觉得这电影挺好的,就是没抓住人物特写,有时候一个眼神能扛起一部片子。还有就是铺垫太多,没把人的情绪带到片子里。”
“比方说故事‘炸三门’,在叙事方面可以更加干练,在结尾的地方最好是能和剧情人物进行情感呼应,既可以彰显时代现实本身的呼应,也可以更抒发生人物情感。”
“……”
姜栀说着说着就忘了旁边坐的是施莲舟,完全抒发了自己的观后感。
当然,她的角度是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出发的,要求自然就高一些,对当代人而言,这部《战乱》绝对算得上是极好的片子了。
施莲舟起初也只是随便听听,可到后面,眼神不由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