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莲舟冷淡的看了他一眼,微阖眼,不再说话。
……
姜栀一行人回到村子里时,原本宁静的姜家村就像是沸腾的锅,家家户户都在村头凑着热闹,还隐隐能听到那里传来姜二典老娘和孩子的哭嚎声。
姜丁香早就拉着白香芝跑去挤人堆了。
姜栀本不想凑这个热闹,却被蛋子拉住衣摆,他眼巴巴地道:“妈妈,刚刚那两个叔叔是不是找春春姐的?她是不是要走了?我能不能过去看看?”
蛋子年纪虽然小,却也知道姜春是被拐子卖到姜家村来的,并不是本地人。
面对蛋子的三连问,姜栀到底是屈服了,带着他过去旁观这场“闹剧”。
因为有了姜栀的引题,小说中狸猫换太子的替身梗并没有出现,施莲舟和顾隽一到姜家村就询问清楚,直奔姜二典家,彼时姜春正在烧炉灶做饭。
看到姜春,压根不用对照胎记,两人就确认了她的身份。
姜春,也就是施南珠,长得和施家二嫂简直一模一样!
施莲舟行事雷厉风行,当场取了姜春的头发,送出去验明身份,在结果出来的这几天,他们都要住在大名镇,而姜春,必须与他们待在一起。
姜二典欺软怕硬,不敢和施莲舟顾隽硬来,只能抱住头蹲在地上。
姜二典老娘却不干了,这妮子是她花钱买来的,这么多年做活计也很熟练了,这两人要是把人给带走了,她们家的活谁来做?谁给她儿子当媳妇儿?
姜兰脑子傻,只能跟着嚎啕的姜二典老娘一块儿哭。
姜春则怯怯的跟在顾隽身边。
她被拐走时年纪还小,不记事,这会儿突然被告知亲人找过来了,心情也很是复杂,既害怕,又高兴,只能如木偶般跟在瞧着和善的大哥哥身边。
姜栀和蛋子过来的时候,正看到姜二典老娘在地上打滚,边撒泼边嚎:
“春子是老娘买来的,是我儿子的媳妇儿,你们不能就这么带走!”
“春子啊,你小时候娘也带过你啊,你怎么那么没心肝,跟着生人走啊!”
“……”
姜栀有些好奇,面对村妇打滚的手段,施莲舟和顾隽会怎么处理。
她看过去时,就见顾隽一手牵着姜春,一手掏了掏耳朵,满不在乎的样子。
而施莲舟,嘴角微勾出一道似笑非笑的弧度来,冷睨着姜二典的老娘,半晌不吭声。
他修长挺拔的身影如同山岳,带给人极大的压迫感。
姜二典老娘哭嚎好半天,四周也只有村民的窃窃私语,施莲舟只是一副看戏的模样,似乎压根就不在乎她闹什么幺蛾子。
姜二典老娘在施莲舟的注视下头皮发麻,冒出了冷汗。
她止住干嚎,眼珠子一转,蛮不讲理道:“你们想把姜春带走也行,给二百块钱!”
话音刚落,她的目光又瞥见了不远处的汽车,口风陡然就转了:“不,二百不够,少说也得给五百块,老娘把姜春养这么大不费钱?你们就这么把人带走,就是拐子!”
施莲舟还没说话,顾隽就冷声道:“五百块钱?你配吗?再说了,把钱给你们,你们也得有命花啊。买卖人口,等着进班房吃牢饭吧。”
一听,姜二典老娘吓得脸色煞白。
她原本还想讨要好处,但听到要进班房,一时也顾不得再阻拦了,一手拉住姜兰往家冲去,明明裹了小脚,跑的倒是比成年男人还快。
她边跑还边喊:“我不认识姜春,不认识,谁想带走谁带走!”
姜栀看着这一幕,嘴角一抽。
蓦的,她想起“自己”也是“买卖人口”的一员,当即后背冒起了白毛汗。
不论是哪个年代,买卖人口的行为都是屡禁不止的,原因就是有市场,虽说农村不少吃不起饭的人都卖儿卖女,以求吃口饱饭,但这种行为的确是犯罪。
姜栀刚要带蛋子离开,就见站在顾隽身边的姜春对蛋子招了招手。
蛋子没有第一时间跑过去,而是抬头看向姜栀,大眼里的意思很明显:妈妈,我能去吗?
姜栀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不想叫施莲舟和顾隽注意到她,这个时候掉马甲可是要命的事。
蛋子这时已经跑到了姜春面前,两个孩子众目睽睽下咬起了耳朵。
施莲舟若有所思的盯着姜栀,不知在想些什么。
顾隽倒是觉得和这对母子颇有缘分,从医院到姜家村,一路上碰到三次了。
不多时,两个孩子停下了话茬。
蛋子依依不舍的看着江春:“春春姐,你一定不要忘记我。”
姜春眼睛里含着泪,她抬手擦了擦眼睛,重重点了点头。
姜栀没时间看女主男配分别的名场面,被施莲舟盯上,只觉得浑身紧绷如一根弦,她低着头都能感受到那一道高深莫测的审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