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子眼睛都瞪圆了,他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
“真好吃!”
蛋子一块接一块地吃着粉蒸肉,唇齿留香,一双漂亮的丹凤眼幸福地眯了起来。
姜栀透过煤油灯光看他,眼神有些古怪。
她当初在梦中见过自己这具身体的长相,肤白貌美,虽然现在因营养不良而面色黄瘦,脸颊塌陷,但皮肤细腻,五官精致,只要养回来就依然是A级大美人。
蛋子除了皮肤白,与她长得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两人一个杏眼,一个丹凤眼。
他长得倒是与病美男有七八分相似,只怕以后会被有心人认出来。
“妈妈,你怎么不吃啊?”
蛋子问着话却不耽误吃,两颊塞的满满当当,咀嚼时像是小仓鼠。
“吃。”
姜栀笑着摇了摇头,未来的事还太遥远,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想也没用。
一顿饭吃完,母子俩肚子里都有了油水,算是睡了一个安稳觉。
第二天,蒙蒙亮时姜栀就起床浆洗衣服。
原主不爱干净,脏衣服都是穿完丢到一边,直到没衣服穿才会洗,至于被褥,更是从未拆洗过,其上黑色的包浆结了一层,已经不再保暖了。
这一收拾,一上午的时间就草草而过。
姜栀做了米粥和萝卜饼,与蛋子吃过饭,便带着他,提了剩下的一斤肉,往姜书记家行去,据蛋子所说,他和姜书记的孙子姜跃进关系不错。
她知道人际交往的好处。
而且,要开非婚生育证明,少不了要借助姜书记的面子。
原主在姜家村的名声真的太差了,如果她自己去办理的话,恐怕很难把证明拿到手。
姜栀拎着肉,一路招摇过市,引来村里人的频频瞩目。
“那是姜栀子?她哪儿来的肉?”
“平日里小偷小摸吃不着饭,这肉莫不是偷来的吧?”
“她这是上哪儿去?”
“管她作甚?还是快去问问谁家少肉了,可别叫姜栀子把肉给糟蹋了!”
“……”
村里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话中满是酸气。
姜栀子人品不行,往日里没少去地里偷摸村里人种的粮食,就她那样的,突然有钱买肉了,众人的怀疑和不满远甚于艳羡。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姜栀子不可能买得起肉!
第15章 她深谙交往之道
村民议论之际,姜栀已经来到了姜书记家。
她还没来得及叩门板,就看到一个手里拿着旱烟的中年男人走出院子。
他穿着深蓝色的棉褂子,头上戴着毡帽,板着脸的模样还颇有些“官威”。
姜栀知道,这人大概率就是姜家村的书记,姜德海了。
这个年代的农村,村民都是聚族而居,全村人都是同一个祖先,邻里姻亲遍布,虽然流传到今天亲戚关系已经远的不能再远了,但依旧算得上是熟人社会。
见人三分笑。
姜栀自来熟地喊道:“叔。”
姜德海看见姜栀就头疼,这人风评太差,在村子里都是数得着的。
“叔,都是我以前不懂事,给您添了不少麻烦,我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有了悔改之心。这不,听蛋子说跃进教他读书识字,我这是上门感谢来了!”
说着,姜栀就扬起手里的肉。
阳光下,五花肉红白相间,格外漂亮惹眼。
姜德海想要脱口而出的拒绝话语堵在了嗓子眼儿,他虽然是村干部,一个月工资能拿三十块钱,但肉这种东西也只能偶尔割一斤纯肥肉炼油,打个牙祭。
姜栀子手里这块肉有肥有瘦,用葱白炒了吃,绝对香!
伸手还不打笑脸人的不是?
姜德海抽了一口旱烟,在院子篱笆上磕了磕烟灰,轻咳着道:“进去说吧。”
姜栀颔首应了一声,拉着蛋子跟姜德海进了家门。
听到响动,姜德海的爱人田焕梅探出头来,刚要开口,就看到了跟在姜德海身后的姜栀子,不由脸一耷拉:“你怎么把她给带进家里来了?”
没等姜德海说话,姜栀就笑着道:“婶子,听蛋子说跃进教他写字了,前两年您也没少给蛋子塞红薯,这不,昨天刚在镇里割了一斤肉,就眼巴巴给送过来了。”
姜栀上辈子在商场里摸爬打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深谙交往之道。
她知道旁人爱听什么,来之前已经和蛋子打听清楚了姜德海家的情况。
这田焕梅是邻村的,年轻时候嫁给姜德海,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腰杆儿挺得笔直,到了八十年代的今天,不仅姜德海是村委书记,自己也当上了妇女主任。
夫妻俩风头无两,在姜家村是极有话语权的。
可惜,他们前两个儿子结了婚,生的都是闺女,只小儿子得了姜跃进这么个独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