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八零:我成了卖儿换粮的女配(18)

作者:一支藤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姜栀抬头看了她一眼,也不在意,转身出了人群。

这年头的供销社员工算是金饭碗,工资是十分可观的,但想要当上售货员也不容易,必须得有一定的关系才行,所以说话做事都有着高人一等的傲气。

她刚要走出供销社大门,就被人给喊住了。

“姜栀子?你是姜栀子吧?”

姜栀顿住脚步,回头就看到一个穿着售货员服饰的女人正打量着她。

女人有些惊讶地道:“真的是你!和以前比变化倒是挺大的,我差点都认不出你了。”

姜栀了然,是认识原主的人。

她仔细看了看说话的女人,脸盘圆润,五官秀气,可见家庭条件不错。

姜栀不说话女人也不介意,她笑着道:“当初你到沁县念高中,倒是把我们这群初中同学给撇下老远。我听说你生孩子了?还没与你说声恭喜呢。”

姜栀眯了眯眼,这话,来者不善啊。

先捧后贬。

姜栀子辍学生孩子的事几乎传遍了姜家村,连大名镇都有所耳闻,毕竟生四胞胎可是独一份的,这样一来,她未婚先孕的事儿也是瞒不住的。

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

不过,依原主的性子,得罪了人也不奇怪。

而且世人就是这样,你若过得好,她们羡慕嫉妒,你若过得不好,她们乐见其成。

女人见姜栀变了脸色,心头格外舒畅,待看到她空荡荡的篮子时,更是生出一股鄙夷,满含优越感地道:“你来买什么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和我这老同学说。”

姜栀挑眉,也没客气,扬唇笑道:“没想到你现在这么有能耐,都到供销社来当售货员了。我来买些米面,但没粮票,你一定能卖给我的对吧?”

闻言,女人面色涨红。

她一个售货员,怎么可能有那个权利?

姜栀冷笑,没空与她叙旧,便道:“看样子是没办法了?还有事吗?没事我就走了。”

似是被姜栀蔑视的眼神刺痛,女人气极了,刚想怒骂出声,却突然想到什么,怒气平息下来,反而笑眯眯的上前揽住姜栀的胳膊,道:“你下周有空吗?”

姜栀抽出胳膊,冷冷地看她,不知道这人要整什么幺蛾子。

“下周我结婚,你也来参加吧?我请了不少初中同学,这回正好碰上了,下周四,就在鹭一宾馆。我知道你条件不好,份子钱就不用给了,但是一定要来参加,把你家孩子也带上。”

女人说话间,几乎毫不掩饰眼中的兴奋与喜色,看样子是很满意自己即将到来的婚礼。

如果没有先前的言语讽刺,她几乎要以为这女人是真心邀请她参加婚礼了。

姜栀没有应声,出了供销社。

女人还在身后大声提醒她:“你可一定要来啊,鹭一宾馆,别忘了!

第13章 乡镇小摊贩购物

姜栀出了门,转头就把女人的事给忘在了脑后。

她有些苦恼,没有票,单凭三十块钱她什么都买不到。

如今各地的商品票分为“吃、穿、用”三大类,粮油票、肉票、鸡鸭鱼肉票、鸡蛋票、糖类票、布票、工业券等等,什么商品就对应什么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

民以食为天,票证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命根子,也俨然成为了“第二货币”。

当然,随着物价体制改革后,一些大城市已经取消了票证。

可惜,大名镇作为一个偏远地区,还依旧沿袭着凭票购物的日子。

在她为数不多的记忆中,票证直到九十年代才彻底退出华国的经济舞台。

姜栀边思考,边往卖糖葫芦的摊子那走。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摊主:“奶奶,我没带票,没买成东西,真是不好意思,我改天再来买糖葫芦吧,真是麻烦您了。”

摊主一愣,旋即笑着摆摆手:“不妨事,不妨事。”

姜栀想了想,又靠近她,低声问道:“奶奶,不知道哪里有不用票就能买东西的地儿?家里着急要粮食下锅,这要是空手回去,怕是娃儿又要挨饿了。”

听了这话,摊主诧异地瞧了她一眼。

“小同志,这街头有不少卖货的摊子哩,商量商量也能不出票,就是价钱高了点。”

老奶奶虽然纳闷姜栀连常识都不知道,但还是温和地与她说了法子。

姜栀一听,脸上难掩喜色,连声道谢后就跑去逛街了。

她先来到卖厨房用品的摊子,卖货的是个扎着低马尾,脖颈上系着围脖的姑娘。

“同志,你这碗怎么卖?”

姑娘头也不抬的问道:“有没有票?”

“没有。”

“这种小碗一毛八,这种大的二毛五,你要不要?”

姜栀道:“小碗来五个,大碗来两个,再来两个搪瓷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