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就赶忙走了。
施莲舟也没理姜栀,端起棒碴粥,修长白皙的手指与棕色陶碗形成对比,更显精致,即便是最廉价的棒碴粥,也愣是被他喝出了马爹利蓝带的极致感。
姜栀抬眸看了看他,心里不免感慨,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似乎察觉到她的视线,施莲舟横了她一眼,狭长的丹凤眼中神色散漫。
不多时,李凤英就端着粗粮回来了,还不忘放下一小碟咸菜,客气赔笑道:“乡下地方没啥好东西,都是自家种的,你们将就吃点。”
姜栀笑着道:“没那么多讲究,能填饱肚子就成。”
她其实是个追求口腹之欲的,不过眼下可没什么条件让她从商城购买鱼蛋肉。
施莲舟掀了掀眼皮,打量着桌上的食物,淡声道:“我要吃你的做的饭。”
他一向不是个喜欢迁就人的,做事百无禁忌,随性而为,落难到这种地方也就算了,若是餐餐都吃这些,那他是受不了的。
李凤英有些悻悻然,不敢多待,转身回了里间。
姜栀剥着红薯,扯了扯唇角,没好气的道:“爷,这里是姚家屯,不是沁县,更不是上京,你想吃我做的饭也成,但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手艺再好,也没食材啊。”
如果有东西,她倒也愿意改善改善伙食。
不过,眼下优先需要考虑的却是处境问题。
他们要怎么离开这?
施莲舟表情不喜不怒,望着外面的雨,不知在想些什么。
姜栀则蹙着眉尖,抿唇道:“雨要是一直下的话,我们恐怕真得困在这姚家屯了。”
施莲舟长腿交叠,脸上神情不慌不忙,好像被困在这里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相反,他看着姜栀脸上的愁绪,浑身都舒坦了。
姜栀偏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古怪。
这是个心眼很小,面上却不动声色的男人。
第121章 他们是小两口
两人闲坐了一会,门外的雨声裹挟着嘈杂的脚步声传来。
李凤英听到响动,从里间匆匆走了出去,声音隐隐响起:“哟,这么大一块肉。”
姚满仓脱下身上的雨衣,憨厚说道:“找着猪的时候猪两条后腿都断了,姚旺家这几天不是正好来亲戚吗?想着打打牙祭,就把猪宰了,便宜卖了,我就顺道割了两斤回来。”
李凤英笑着道:“那可好了,咱家正愁没东西招待哩。”
听着夫妻俩的声音,姜栀托着下巴打趣道:“伙食改善了。”
听了她的话,施莲舟看都没看她一眼,起身端着暖瓶给自己倒了杯开水。
李凤英进屋时,脸上还挂着笑。
姚满仓跟着走进来,看着施莲舟和姜栀,神色有些拘谨,他搓了搓手道:“听我们支书说,河坝都冲塌了,村里不止你们两个遭难的外乡人哩。”
姜栀微讶,不过想想昨晚的暴雨,也就不觉得意外了。
他们从大名镇出发时才不过傍晚,那时候不知有多少人都在外头。
李凤英说道:“这雨眼看着是停不下来了,你们小两口就安心住着,等雨停了再说。”
姜栀拧着眉,兴致不高。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一道女声:“满仓叔,我姑说凤英婶儿喜欢吃猪肠子,叫我给送过来了!”
姚满仓一愣,赶忙去打开。
门扉敞开,一个年轻女人撑着伞,手里提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
她一看门开了,就乐呵呵地道:“叔,给你,剩的这点猪肠子都给你拿过来了。”
李凤英凑过去一看,不好意思地道:“这哪好意思啊。”
女人一摆手:“这有啥不好意思的,我妹马上结婚了,提前送点礼也是应该的,到时候还得请你们到姜家村喝喜酒哩,是不是这个理儿?”
一听这话,李凤英脸上笑意更浓,她夸赞道:“还是桂花嘴儿甜。”
村里人就是这样,凑到一起难免要说上几句话。
李凤英把袋子递给姚满仓,让他拿到厨房去,转头又与人搭起了话茬:“说起来丁香也才十八岁吧?这都找着婆家了,你啥时候结婚呀桂花?”
屋里,姜栀听着两人的对话,黛眉一挑。
桂花?丁香?
人与人的缘分倒是还挺奇妙的。
她这一遭穿越重生,因为未婚先孕而被提前赶出家门的缘故,倒是和原身的亲人没有太多的纠葛,但大概的人员构成却是知道的。
五姐,姜桂花。
小妹,姜丁香。
姜丁香她打过交道,是个心眼儿挺多的绿茶,姜桂花当初也扫过一眼,和所有姐妹一样,她显然也不待见她这个“丢人现眼”的妹妹,两人没有太多交集。
姜桂花听了李凤英的话,也不害羞,笑着道:“这不是等着婶儿给我介绍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