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八零:我成了卖儿换粮的女配(10)

作者:一支藤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妈是想进山吗?”

蛋子似是瞧出了姜栀的意思,不禁小声问道。

“嗯,去找点吃的。”

姜栀点了点头,现在首要的得先把肚子填饱,不然她还真可能饿晕过去。

“妈进山也找不到吃的,外面连树皮都被刮干净了,现在还下着雪,山里都是饿狠了的狼,太危险了,妈等着,我去找吃的吧!”

虽然只是四岁的孩子,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蛋子条理十分清晰,也不知是听谁说起过山中有狼,说完,他就从炕上跳了下去,准备跑出去找吃的。

“等等蛋子!当妈的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出去找吃的?你在家等着,妈妈出去一会儿马上就回来!”

说着,姜栀提起外屋一个破了口的篮子。

“那我和妈一起去!”

蛋子像一条小尾巴似的跟在姜栀身边,还时不时看看她裹着布的脑袋,小脸上满是担忧。

闻言,姜栀回眸看了看蛋子,沉吟片刻就点头应了。

或许是从小生活环境的缘故,蛋子明显生性敏感,这个时候的确应该多和她待在一起,而且栀子山她没去过,蛋子也能当个小导游。

第7章 一个不想醒的梦

“出去可以,但是要穿得厚一点。”

姜栀翻箱倒柜一番,才堪堪找出一件到处是补丁的棉袄,袄子几乎没有一块像样的好布料,色泽也灰突突的像是堆积了几年的灰尘似的。

这件衣服是蛋子的,只不过现在穿上身明显小了一个号,显得十分滑稽。

蛋子却很高兴,穿在身上笑眯眯的,露出一排洁白的小米牙。

“这衣服是隔壁秀奶奶给我做的,只穿过一次呢,可是……”

蛋子轻轻摸着衣服,语气愉悦,可到了后面声音却越来越低,直到最后没了声儿,他才小心翼翼的抬头看向姜栀,见她没生气,这才松了口气。

姜栀抿了抿唇,她猜都猜得出原主又做了什么混账事。

原主对蛋子不管不顾,好不容易隔壁邻居给年纪尚小的蛋子做了件衣服,虽然补丁遍布,却也比衣不蔽体要强得多,可姜栀怕被穿坏,就小心收了起来等着下次再穿,没想到孩子长的快,到了现在,衣服已经小了。

“等妈妈赚钱了,就给我们家蛋子买最好的衣服,不要打补丁的!”

姜栀揉了揉蛋子的脑袋,声音轻柔地说道。

她本以为蛋子听了会开心,熟料,他竟然认真的摇了摇头。

“妈妈,我不要新衣服,我们可以买些红薯回来吃,而且穿新衣服不好干活哩。”

蛋子说着,还伸手轻轻拍了拍姜栀的手,像是在安慰。

姜栀一愣,旋即轻笑出声,低头在蛋子脸上轻轻亲了一口。

“蛋子就应该穿最好的衣服,妈妈会努力,让蛋子顿顿都吃精细粮!”

哪个孩子不喜欢新衣服呢,蛋子即便再懂事,也还只是个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因为怕她为难而说出了宽慰她的话。

她知道,蛋子是心疼她,也是心疼钱。

她儿时经历过八十年代,也曾看过不少年代文小说,自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六七十年代,是华国真正进入到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

当时的一些外国人把华国人称为蓝蚂蚁或绿蚂蚁,就是形容当时华国人的衣服颜色除了蓝色就是绿色,即便是有些其他颜色,也都是以灰暗色为主,明亮的颜色是看不到的。

而且,只要是稍微花哨一点的衣服就会被打上“奇装异服”的标签,从而被教育。

如今八十年代,服装上倒是丰富了许多,不过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蓝灰绿服装时代,饶是现在没了限制,也不敢随意开“奇装异服”的先河。

而且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棉花大幅减产。

所以购买服装,棉布都是需要布票的,而为了节约,购买服装则以耐磨和耐脏为主。

这年代,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些人甚至把新买来的衣服做旧,或者在容易破损的膝盖,胳膊肘处打上几个补丁。

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眼下最时髦的还是蛤蟆镜,蝙蝠衫和喇叭裤。

牛仔裤倒是也掀起过热浪,可惜因为它太过颓废前卫,也成了“不良青年”的专利。

姜栀眯了眯眼。

她知道未来会有复古风潮,脑子里更是有无数有关服装的新鲜设计,或许,她可以做服装生意,她主意新鲜,只要稍作修改,更符合这个年代的风气一些,不愁赚不到钱!

不过,这个前提是要有起始资金。

心里有了主意,姜栀紧绷的精神也稍微松懈了些。

她转头看向蛋子,笑着道:“好了,走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