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之暴富人生+番外(577)

赵咏珊起身笑道:“好啊,我陪你们过去。”随后将电视机关掉,移步到画室。

杨箐进去后便站在那幅落日图前,满眼痴迷。

顾嘉怡和赵咏珊缓缓上前,站在杨箐的旁边。

杨箐盯着看了许久后,这才看向赵咏珊,满怀期待的问:“赵咏珊,你为什么会有冯老的作品啊,难道你和他认识吗?”

赵咏珊轻笑,解释道:“这幅图是我老师送给我的,我并没有见过冯老。”

杨箐闻言,有些失落。

她还以为赵咏珊认识冯老呢,要是她认识的话,那么她是不是可以小小的期待一下,终有一天她也可以见见偶像。

不过,杨箐虽然失落但并不伤心。

毕竟,能看到偶像的真迹,还真真切切碰触到,已然是她近段时间最最幸运的事情了。

杨箐笑着看向赵咏珊,真心实意羡慕道:“赵咏珊,我真羡慕你啊,有一位这么好的老师,对你还这么好,连这么贵重的画也是说送就送。”

赵咏珊虽然并没有在私下说过她的老师有多大的名头,或者背景有多么厉害,但是在一些蛛丝马迹下,种种迹象皆在证实赵咏珊的老师博学渊源。

从入学之初,赵咏珊交上来的作品永远都是班级里的优秀范本,就连学院里的画展,赵咏珊的画也是位列其中。要知道,每年国美大学中国画学院画展上的作品,全是大三大四学长学姐们的囊中之物。

要不是赵咏珊的作品非常优秀,刚上大一的她根本没有机会被选上。

由此可见,赵咏珊的专业能力足以和大三大四学长学姐们相媲美。

而这样的优秀的专业能力,自然不是一日之功,是由经年累月学习得积累下来的。

大家都知道,学美术的人就跟那些学舞蹈的、学乐器的人一样,都需要长时间训练,不可能朝夕速成,所以,赵咏珊强悍的专业能力自然与她身后的老师有关。

杨箐有时总在想,像赵咏珊这样的人将来注定是要成为艺术家的,是在要画坛当常青树的,她家境好,身后又有名师教导,每一步都有人保驾护航,为她百般筹谋,而且赵咏珊天赋确实极高,自制力也很强,像她这样的人,以后注定不可能是无名之辈。

冯老的画市场价格在百万之间,像这样的名贵的作品,说给就给了,足见阔气。

唉,一想到这里,杨箐羡慕的同时,还多了一份可望不可即的渺小感。

她渺小如砂砾,真的是太不起眼了。

就在杨箐沉没在自己无边的情绪之中,顾嘉怡看到旁边的画作,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顾嘉怡意识到自己的讶然后,连忙羞赧地捂住嘴。

赵咏珊和杨箐被吸引过来后朝顾嘉怡看去。

只见顾嘉怡站在一幅挂在墙壁上的《枯松》图前仰头凝望。

赵咏珊含笑缓步轻移,站在顾嘉怡身后,也扬起头去看。

杨箐见她们两人似乎很入迷,遂也上前去看。

顾嘉怡望着《枯松》图,心头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这幅画上,画了一颗生在悬崖峭壁上的老松,树根遒劲有力扎在石缝之中,顶端却绽放新绿,展现了一副惊人的生命力,令观者无不撼动人心。

顾嘉怡久久没有出声。

赵咏珊含笑凝视,嘴角勾起。

杨箐许是经过刚才的一番心理活动,思绪杂乱,此时并未凝神细看,只是目光流连上面。

室内沉默半晌后,顾嘉怡看向画作左下角的署名,楚千屿。

她微微瞪大眼,抿了抿唇,随后看向身旁的赵咏珊,有些惊讶,却又不是那么惊讶,原来赵咏珊一直跟在楚老身边学画啊,怪不得......

赵咏珊察觉到顾嘉怡的目光后,含笑回望,“这幅作品是我的老师所绘制的,给与我十八岁生辰。他希望我以后当如枯松一般,若遇逆途,当逢水汲之,生之则茂;若呈顺境,自扎根向下,再图生长。”

顾嘉怡闻言笑道:“很好的寓意。”

赵咏珊点点头,眯着眼睛笑,视线又回到《枯松》上面,表情越发恬静。

顾嘉怡弯起嘴角,缓缓道:“楚老的笔触,还是这么老辣朴拙,画风沉着稳重,我奶奶常说,楚老向来是人画合一,性情和笔触一样。”

赵咏珊陡然听到顾嘉怡这么说,不禁有些愣住。

顾嘉怡浅浅解释道:“我奶奶和楚老出自同一个师门。”

赵咏珊“啊”了一声,这点她倒是不知,说起来,老师很少提起他以前的事情。

顾嘉怡继续道:“奶奶说过,楚老绘画喜欢用秃笔,秃笔圆润苍劲,能够将树根的苍老皴擦出来,给人以苍劲古拙之意。楚老用墨也是一绝,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但也有烟雾莹润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他画山石树木时用笔苍劲古厚,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即便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这两点都是楚老绘制山水画时最显著的风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