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子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孩和一对双胞胎男孩。三个孩子年龄差不多,都在县城读书。目前家里就三个人。吃完饭后,刚子安排赵骁他们几个人休息。
赵骁虽然是赵家村的人,但他在赵家村没有落脚点。而且他还带着孩子,总不能让他去他以前住过地方住吧。
刚子将他家孩子住的地方收拾出来,赵骁和周慕贞还有赵咏炎住在他儿子的房间。卫明则带着珊珊住他女儿的房间。
天亮后,堂叔带着赵骁开始办理入殡和出殡事宜,村里人得知后也一起过来帮扶。
周慕贞陪同赵骁全程跟随。她怕孩子们年幼害怕这样的场合气氛,就象征性带着两个孩子在院子转了一趟,在全村人面前露了个脸后立马让卫明把两个孩子带到镇上去住,稍晚点时间她也会过去陪他们一起住。
孩子们都很听话,安安静静地跟着卫明离开。
按照赵家村当地风俗,赵骁为他父亲穿戴好寿衣、寿鞋,重新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棺木中。他在棺材底部铺上薄薄一层石灰,用白手帕盖住其口部,再往棺材里放上逝者生前喜欢的衣物和随身物品。赵骁哪知道他父亲喜欢穿什么衣服,从柜子里随意拿了几件放进去后就盖上了棺盖。
入殓完毕后,出殡到村口。亲戚朋友和远房旧邻聚集在一起为赵全行过路祭。棺木抬起,赵骁手拿招魂幡,披麻戴孝走在队伍前面,和赵全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则根据辈分、年龄依次排序。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墓地。
棺木抬走后周慕贞回到灵堂“送灵”。她还没进去老远就听到里头传来痛哭声,有些撕心裂肺。周慕贞听得太阳穴突突直跳,脑仁偏疼。
这边的风俗是男人们抬棺,女人们“送灵”。而“送灵”的方式就是痛哭流涕。谁哭的声音越大就越能被先辈们听到,从而得到逝者的庇佑。
周慕贞见灵堂杂乱,也懒得过去凑热闹了。她干脆扯了个借口对身边的亲戚说身体不舒服,先回屋歇一小会。
众人们纷纷劝她节哀且保重身体。
第102章 赵家村(三)
赵骁那边刚把棺材送到墓地,准备下葬的时候突发意外。
孙玉兰拦着送丧队伍不让他们动,她带着女儿先是哭嚎了一番。说自己以后一个寡妇带着一双儿女可怎么活啊,又再次哭诉自己的辛酸。
众人们先是安慰她,说以后大家会守望相助的,不用担心之后的生活,又有人叫她节哀,不要耽误下葬的吉日。
孙玉兰熟视无睹,只一个劲诉说自己的不易。妇道人家哭得涕泗横流,按理来说很能得到众人的怜惜。但她的阻拦容易耽误吉时,很快,本家长辈从队伍后面走到前面,用命令地语气斥责她:“赵全媳妇,你还不快让开,你想让赵全死后不得安息吗?”
孙玉兰充耳不闻,仍是一个劲哭泣。
赵骁望着眼前闹哄哄的场景,颇觉好笑,他嘴角扬起一个嘲弄的弧度,冷眼旁观着吵闹的一切。
他小时候就是在孙玉兰挑拨离间声中长大的,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看得一清二楚。包括她不出面给老头子办理丧事,不就是为了把他逼迫回来嘛。而现在跑上上演这一出,就是想通过胡搅蛮缠的方式逼迫亲戚长辈答应她的要求。
她的诉求不难猜,便是住在拘留所里头的赵天龙。而身处赵家村里头的人,哪有那么通天的本事呢?
所以,谁有?
赵骁么?
但是赵骁会帮她吗?她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必定是——不会!
因此孙玉兰绕了这么一大圈湾子就是最终让长辈出面,叫赵骁去救一下她的儿子。
这可真是通天的笑话啊!
孙玉兰在他小时候就爱使这样的招数,如今多年未见使出还是相同的招数。赵骁冷冷笑了一声。
她以为这次还能如愿吗?他小时候心智不成熟懒于解释,又不知道该如何破解孙玉兰的诡计所以吃尽了苦头。
如今的他,早已长大。
赵骁看了刚子一眼,刚子随即点头。
本家长辈被孙玉兰混不吝样子气到不行,但又念叨她如今是个寡妇,也不欲用重话说她,只好缓和着语气,问:“你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同大伙说说,不要耽误你老伴的吉时,免得他在底下不安稳。”
就在孙玉兰眼睛一亮,想要说出自己的困难时。队伍里忽然出来了四个手脚麻利的高大男人,他们快速上前将孙玉兰和赵天凤举起抬走,也就几息时间。
没等本家长辈出言阻拦,赵骁先声夺人:“叔公,再不下葬可吉时可真就过了。”
本家长辈看了看日头,连忙叫人赶紧烧香点烛行开山礼,进行下葬仪式。赵骁随着路程一一进行,直到葬礼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