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快教我们怎么吃,我快要忍不住了。”苏庆祥催促道。
周杨一手拿刀一手拿叉,给大家便讲说便示范。
大家都学的很起劲儿,至于袁小圆,明明全都会,却还要装作没有出新手村的样子。
袁小满按照周杨的样子切下来一块放进嘴里,然后看到下面的横截面上还有点血水,吓了一跳,“奶奶的,怎么没熟?”
“嗯?”
“我的也没熟。”
“我的也是。”
周杨解释道:“别担心,吃了不会闹肚子的。”
“好家伙,我算是明白了,原来这外国人还是茹毛饮血呐。”张小彩愣愣的说道。
袁小圆憋笑了一下,重重点头道:“小彩,你这算是说对了,这说起吃的来,全世界加起来也比不过咱们啊,从几千年前咱们就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了,意思就是食物要经过精心的制作才能吃,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咱们又形成了八大菜系,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各个菜系的口味不同,习俗不同,各有千秋,各有看家本事。
不说八大菜系,光是烹饪手法上,你们数数咱们有多少个汉子是火字旁的,这些字大多跟吃的有关,比如说煎炒烹炸,焯爆烘烤,烙炖烫炙,每一个字都是一种不同的烹饪手法,再跟咱们无穷无尽的食材组合搭配,你们想想吧,光是想都想不完。”
周杨看着坐在自己身边侃侃而谈的姑娘,眼中满是自豪 ,瞧,这就是自己的对象,是自己将来的妻子。
等到袁小圆说完后,周杨接着说道:“不仅如此,咱们中国人爱吃还从生活中方方面面都 体现出来了,比如说这最大的事情就是民以食为天;咱们劝人别着急会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原本板上钉钉的事情最后没成是煮熟的鸭子飞了;说两人不相配,就会说那个条件差的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工作叫有饭碗,没工作叫坐吃山空;劝人退一步就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说一人受了委屈还说不出来这叫哑巴吃黄莲,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遍布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们说说,咱们是不是最爱吃也最会吃的民族?”
·········
关于吃的俗语还有好多好多,我这只是列举了沧海一粟,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一说,看谁想得多,哈哈哈哈
第169章 征兵开始
不管是袁小圆说的还是周杨说的,都让大家听得神采奕奕。
袁小满一拍桌子道:“你们说的对,要是这吃的,外国人怎么可能比得过我们的老祖宗呢,咱就不能崇洋媚外,今天咱来吃这个西餐,纯属是给外国人面子,也就是尝个鲜儿,正要论吃,还得看咱们自己的!”
“小满兄弟说得对,我以水代酒,敬你一杯。”周杨不放过丝毫刻意讨好小舅子的机会。
这一顿饭最后花了二十八块五毛钱,赶一个临时工一个月的工资了。
饭钱大家均摊,高胜利和周杨心照不宣的帮自己的女朋友摊了那一份。
······
接下来倒是有几件事情发生,袁二强跟王琴商量过后,还是决定搬回来生活。
至于他们的工作,别看现在厂里有一万多的工人,但是跟后世一样,人多,但是真的有能力的人少。
而袁二强和王琴,一个是名校毕业的优秀教师,一个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护士,更何况他们两人本就有编制,不需要单位这边额外的编制,只要原单位同意调动,工厂愿意接受就可以了。
王琴现在的情况,医院想留人也不好意思,最后只能在调动之前给王琴挂了护士长的职位还往上升了一级职称,这样王琴到了这边可能岗位会变,但是待遇和职称却能实实在在的涨上去。
而三中那边,是真的舍不得袁二强这么一个优秀教师,但是袁二强家里的事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他要走,单位的领导还真没法留。
袁二强回来之后,并没有入职厂职工子弟中学,而是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因为小学老师相较于中学老师空闲时间会多一些,这样他就有更多的事情来照顾家庭。
这也正合了袁小圆的意,袁二强本身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他又读的师范大学,一时半会让他开这个行业是不现实的,但是小学好歹比中学强,毕竟小学生年纪小胆子小,不敢做太过分的事情。
袁二强一家搬来之后,先跟三强挤在一屋里,虽然不方便,但是也能凑合。
沈来娣虽然心里不开心,但是也只是在心里嘟囔两句。
毕竟最迟到年底袁大强一家就要搬到新房子里去,到时候袁二强住到袁大强那边去,他们还跟以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