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甜妻萌宝宝+番外(197)

不久的将来,服装厂的老板,每次说起这事,就特别感激徐随珠。

而此时此刻,徐随珠这个神秘词作家兼深藏功与名的童装潮流推行人正推着小包子走在回渔村的路上。

阳光洒下来,虽然有些热,但推车里却恒温。

遮阳罩挡住刺眼的光,贝壳音乐盒挂在车把手上,播着好听易懂、朗朗上口的童谣。

穿着熊猫款透气连体衣的小包子乖巧地坐在车里,拍着小手,嘴里伊哩呜噜好似在跟着唱。

新修的柏油路,平坦又整洁,风吹来,依稀能闻到柏油的松香。

徐随珠走得不快,边走边拆着来自俩学生的信。

看完有些好笑,广华娱乐想长期约她写歌词?她就是个门外汉啊喂!

“嘛!嘛!”小包子扭过头喊她。

“怎么了宝贝?童谣好听吗?”

“听!听!”小包子咧嘴笑着拍拍手。

“我们一起唱啊。”徐随珠收起信,跟着节奏哼唱起童谣。小包子伊哩呜噜地更起劲了。

娘俩一路唱一路笑,回渔村的路因此变得短了许多。

唱着唱着,心里一动,关于新歌词,她有了个设想。

既然儿童有童谣,那么少年呢?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的童谣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歌赋。

“六月流火七月离愁,伤别方寸乱;轻轻浅浅声声慢慢,唱到千千遍……”

她想到了一首关于毕业、关于离别的词,反复哼唱,不是太满意。

“算了,不着急,慢工出细活嘛,说不定过阵子就有灵感了。”

到村口岔道时,发现小包子被颠颠地睡着了,徐随珠不再三心二意,关掉音乐盒。

到家把小包子安顿好,开始挽袖子干活。

八爪鱼清扫卫士嗖嗖地搞卫生,她则清理菜地,给花果树苗浇水施肥。

成熟的菜割下来,待会拎些去姑姑家,多的明天带去镇上。

老姜又发了不少,挖起一大丛熬姜枣膏。

哦,枣子没了,红糖倒是还剩不少,那就改做姜糖吧,一样能暖胃除湿。

烹饪宝做姜糖,不要太方便,没一会儿,就把现有几个保鲜盒、玻璃罐装满了。

之前也做过一罐,带回学校,偶尔分给学生当奖励。不仅学生爱吃,办公室的老师也爱吃。

继聪明豆之后,徐氏姜糖再次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糖果。

第152章 天热喝点柠檬水

除了姜糖,她又熬了两罐柠檬膏。

六月份南城产地的新鲜柠檬上市了,余浦一带的市场也买得到。

青柠檬直接吃太酸,牙受不了,但和冰糖一起熬成柠檬膏后再兑水喝,甜中带酸、酸中有甜,味道好极了!

她还特地往里添了几滴多维素液。天热起来,人容易出汗,一出汗就容易流失多种维生素,喝点这个,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还清火明目又开胃。

当晚带了一罐给姑姑、姑父,教他们用温水冲泡。

“随随,你哥车学的怎么样了?”

林国栋呷了口柠檬膏冲的水,酸甜的口感,使入夏后烦躁的心情跟着舒畅不少。

“还要多久考出驾照?快的话,我打算过阵子去省城结款,顺道把车买了得了。最近,好多渔场主都在说,雇车费涨价了,出市不仅要包三顿饭,还要贴长途费,横竖要买,不如趁早。”

徐随珠尽管赞同买车,但不赞同这么急火火地买。

再说了,二手车可不比新车,贪快买回家结果发现这有问题那也有问题岂不是更肉痛?

其实要她说,肯定是买新车好,可姑姑、姑父觉得送货嘛,二手车开开就可以了,何必多花钱。

“要不这样,礼拜一上班的时候,我打电话问问吴主编,看她有没有熟人对车子比较在行的,有懂行的把关,心里也有底。”

“随随说得对。就照她说的办!”徐秀媛拍板道。

林国栋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横竖儿子还没把驾照考出来,干着急也没用。

“这车子一买,渔船就得靠后了。”

渔民出身的林国栋,内心还是希望先换条大渔船的。

大渔船能走得更远,捕鱼也相对更安全。

徐秀媛拿手拐子撞了他一下:“你一个大男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叽叽歪歪了?不是说好了吗?先买车,后换船,又不是不给你换。”

“不是还要起房子嘛。”林国栋委屈地说,“今年建材涨价不少,推倒重盖起码要好几万。”

“对哦!”徐秀媛一拍脑门,“说来说去,还是挣钱不够快啊。”

徐随珠抽抽嘴角,这大概就是:天高不算高、人心节节高。

想以前挣几十块月工资的时候,也没见他们这么焦虑。

不过说到盖房子,徐随珠劝道:“姑,盖房子不急,我听说渔村要开发,兴许会成为人来人往的旅游景区,既然要推倒重建,不如盖个三层或四层的楼房,游客多了开间家庭旅社,坐在家里都能赚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