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真的很厉害(确信)。
许文崇观察了一段时间两个小孩的学习进度之后,就转头督促周子奇念书了。
周子奇现在半天拿来温书,半天拿来跟着许文崇熟悉官府的运作。
许文崇知道,周子奇要是考上了进士,之后的一切就是他无法插手的了,周子奇会留在京城里,而许文崇和周子墨没有打算这么快回到京城去,那么周子奇以后为官就要靠他自己了。
吴府到底隔了一层,最多看顾他几分,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吴府对许文崇都没有面面俱到过。
和周子奇相处这么久了,许文崇也是把他看作了亲弟弟的,这个时候,他选择了压下周子奇考乡试的时间,没让他急着考,第一是现在的周子奇大概率考不中,其二就是想要趁着这段时间多教周子奇一点关于官场上的事。
周子奇学的也很认真。
相比之下,周子墨才是真的很忙。
忙起来,家里两个孩子一天只有晚上用膳的时候才能看到他的人影,接着,周子墨还是要继续处理事务,两个孩子也乖巧,就自己坐在房间的一角自己玩自己的,安静到有些时候周子墨还会忘记书房里还有两个小家伙。
团团圆圆认字的差不多了,虽然写不好字,但还会写信了,不会写的就画个圈,一句话不会写就画幅小画,每每一封信都很厚,实际内容却多是今天很想爹爹,希望爹爹早点回来,希望爹爹陪他们玩等等。
团团和圆圆还很郑重其事的让周子墨等他们睡着了再去看信
等到两个小家伙睡后,周子墨再拿来和许文崇靠在一起看。
这个习惯是周子墨拿来哄两个小家伙的,他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团团和圆圆有些时候实在想他,也会哭,他每天起来,写一封信留给小家伙们,等到小家伙们想爹爹的时候,侍候的下人们就拿出来让他们看。
为了看懂爹爹的信,圆圆学字的劲头高涨,时不时的问团团里面不认识的字是什么意思,团团不会的,再去问何氏。
因为周子墨写信留给团团圆圆,团团圆圆就想要给爹爹也写一封信,于是两个小家伙上完了课,也不去玩,凑在一块头挨着头想着今天要给爹爹写(画)什么。
时间一长,两个小家伙画技进步不小。
周子墨看图猜话的本事也进步了。
因为高梁丰收之后,很快就是小麦的丰收,许文崇只是让征发了一部分的民夫去修了一下府城外的主干道。
在九月底,运粮的商队踏上了来北沧府府城的路的时候,彻底惊住了。
王保定是粮商。
北沧府因为路难走,其实没有多少的粮商愿意来,他们大多只用运到北方偏南方一点的地方就够了,只是那些地方大多被大粮商把持住了,王保定这种小粮商很难赚到钱。
就只能往北沧府这种更偏僻的地方来,好在这里的粮价也更高,只是辛苦一点而已,赚的钱还是值得的。
在奉宁府修整的时候,王保定的脸色有些阴沉。
北方这段时间缺粮没有以前那么严重,最近两年的年景好了起来,不少大粮商都来了南溟州这种偏僻的地方。
王保定以往只用运到南溟州首府奉宁府就可以了,现在奉宁府他的粮都卖不出去!
眼见着那些大粮商卖完了粮,拍拍屁股就走人,而他却还要再运粮,王保定的脸色能好就怪了。
虽然这里的粮价确实高,但运粮的途中粮食的损耗,雇佣的护卫,哪样不要钱?
更何况粮价是有规定的,不能高的离谱,不然朝廷注意到了,一个哄抬粮价的罪名扣下来,他还要不要命了?
但心再滴血,王保定还是整装了运粮队,带着人出了府城。
他本来是想要去南城门的,那里去的府算是条件比较好的,官路的情况也不错,只是听说了同住一个客栈的一名卖其他东西的行商说起了北沧府最近换了个知府,知府夫郎是最近声名远扬的嘉淮恭人。
嘉淮恭人?
王保定心思一动。
那名行商又说最近北沧府在修路,还有新的粮食出现了。
王保定思量再三,决定去北沧府看看情况。
等踏上了奉宁府城门没多久,天开始下大雨了。
王保定心一咯噔。
这个时候下雨,粮食容易受潮不说,路还难走。
王保定几乎想要掉头回奉宁府了。
可是这地方要下雨,那几乎就是小半个月。
如果不现在走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动身。
这粮食的损耗太大了!
而且到那个时候路将会更难走。
王保定脸色变来变去,还是咬牙下令,“把粮车用油布好好的遮起来,我们继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