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去逃荒[种田](210)

到了每月中皇上经筵讲学的日子了。

许文崇还是第一次看到翰林院学士, 这个翰林院一把手。

姓祝字怀泽。

祝大人年纪并不大,三十来岁,但他蓄须, 瞧上去年纪就会大一些, 是一个老成持重的人。

祝大人一来, 就点了今科的三位一甲随行入宫陪侍,这是惯例了。

再度入宫,众人神情一肃,依次进入了宫门。

永宁帝虽然年轻,但终究不是少年天子,经筵讲学的内容都是由他自己亲自定下, 说是给皇帝讲学, 其实多是皇帝问翰林院众人对哪些句子作何解释, 拿来考校他们了。

永宁帝还记得今科的三位一甲, 见到他们了,就招手让他们上来, “这次, 朕可是都吃了一惊, 没想到三鼎甲都是这般年轻的人。”

祝大人笑着道, “这也是巧了,陛下年轻力壮,钦点的三鼎甲也是年轻人,这是我们大魏之幸啊!”

许文崇没想到祝大人这么会说话,傻子都看得出来这是陛下有意抬举年轻的士子, 但装作没看出来也可以让陛下龙颜大悦。

这不, 永宁帝哈哈大笑了起来, “还是祝卿会说话啊。”

永宁帝面带笑意的看向了连珏三人, “你们都是大魏的生力军,你们年纪还轻,以后大有可为,不要让朕失望啊。”

三人连忙应诺。

紧接着,永宁帝问起了殿试的策题,“叛王当初的封地,于朝廷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你们可以提一提你们的想法。”

他们最初的想法基本都写进了策题里,陛下肯定看过,那就不能再说那些比较浅显的内容了,连珏显然是有所准备,很快就上前一步回话了。

顾明诚和许文崇显然是不了解永宁帝的,他们虽然殿试之后也讨论过如何治理叛王封地,但是真正整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却是没有的。

他们只能现想了。

许文崇要比顾明诚容易许多,他家乡是叛王封地,他本人比较清楚叛王封地内的环境,自己也曾思考推演过如何治理原叛王封地即北境,故而他略加思索和整理就想出了一个比较成体系的方法,连珏说的内容也给了他一点启发。

连珏说完了自己的想法,许文崇不能抬头直觑天颜,但听永宁帝的夸赞,也能听出永宁帝现在心情不错,心里有了数之后,在永宁帝问他们二人时,许文崇赶在顾明诚之前上前一步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臣私以为,北境荒漠较多,地广人稀,不如……,轻徭役,减赋税,……”

许文崇边说,还提到了北境的一些民俗。

等他说完,低头等着永宁帝的点评。

永宁帝先是赞扬了许文崇提出的管理措施,“你说的不错,和朕与大学士们商定的方针有□□成相似,只是,你其中的一条说是根据当地民俗制定的政策?你不是舒州汴梁人吗?”

许文崇恭谨的回话,“回陛下,臣祖籍在北境,因判王作乱逃难到舒州汴梁重新入籍,故而臣比较了解北境的一些环境。”

永宁帝语气中含着一丝讶异,“哦?怪不得你说起来头头是道的,还第二个就站出来说话。”

许文崇知道自己抢先一步在榜眼前面回话的举动多少有点显眼,但顾明诚还需要一点时间再去构思整理,他既然已然想好了怎么回话,那还不如他自己先行站出来回话,让顾明诚可以准备得更充分。

但这样的话可能会让永宁帝感到不喜,因为这种行为就很像是打压同榜争夺表现机会,过于争强好胜了。

不过,许文崇自有把握让永宁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也就上前一步,既是给顾明诚争取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

永宁帝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赞赏:“也难为你有心了,不知顾卿是否准备好了? ”

顾明诚上前一步,恭敬地回话,“回陛下,臣已准备好。”

待永宁帝轻轻嗯的一声,示意他开始后,顾明诚就侃侃而谈起来。

永宁帝对三人都很满意。简单劝勉了几句,又赏了一些东西,示意他们退下,又和其他的侍讲侍读学士们聊起了书中的内容作何解释,时不时的还会叫三人来解答。

经筵讲学持续了一上午,到了用午膳的时候,按照惯例,永宁帝赐众人在宫内用午膳,按照规格来用膳,许文崇和其他的一些小官自然是吃的没多好的,但胜在管饱,且是皇帝赐宴。

永宁帝并没有留下用膳。

用过了午膳之后,众人就在学士的带领下,离开了皇宫。

下午没有什么事了,众人也就直接回了家。

周子墨见他这么早回来,还有点疑惑。

许文崇低声解释自己今天是进宫陪侍一旁听学士给皇上讲学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