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啸坤倒也好奇令梅找自己的原因。转头吩咐了工头几句,就带着卓霖去自己临时办公的地点。
不想卓霖道:“办公室谈话不太方便,我看那边有家茶馆,我请周先生喝杯茶如何?”
周啸坤怔了怔,笑道:“我们能有什么不方便在办公室谈的?”
话虽这么说,还是跟着卓霖找了家茶馆点了壶茶,相对而坐。
上茶时,卓霖又吩咐店员道:“我们自备茶叶。”
说着从包里取出只拳头大的红色罐子,取了些深绿的清香的茶叶来亲自泡了壶茶,给周啸坤斟了一杯。
周啸坤是识货的人,他看着金红色的茶汤和叶片的形状,犹有些不可思议,待尝了口味道,震惊抬头:“真的是大红袍?至少是二代吧?”
卓霖不置可否的笑道:“这是萧总无意间得来的。您喜欢就好。”
周啸坤缓缓的喝了几口茶,放下茶杯:“我现在的情况,你和萧总也该也听说了。”他回头望着窗外灰濛濛的博物馆,好似看着自己的前程。“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帮到你们的了。”
“周先生。”卓霖微笑着给他加满茶,“我们萧总十分钦佩您的人品和能力。她听说了您的近况后,有意请周先生出山。”
周啸坤不可思议的张大眼:“请我出山?我能为你们公司做些什么?”
卓霖轻声的道:“周先生,有没有兴趣到我们公司来,一起创业?”
周啸坤拿着杯子呆呆的看着卓霖半晌,回过神失笑:“萧总搞的是农林业吧——”
“不。”卓霖推了推眼镜,“萧总这回,想做一个畅通全国的物流公司。”
周啸坤脱口惊道:“物流?萧令梅想搞物流?!”
物流这个概念由米国而起,8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所以此时还是个新鲜事物。但是周啸坤在铁路局多年,早就对物流有了深刻的理解。
早先领导人说过:想致富,先修路。
只有交通通畅,才能让天堑变通途。
同时,还有个条件大伙儿都忽略了:有物流,才有修路的意义。
周啸坤半死不凉的心一下子就热了起来:“物流可是个烧钱的活啊。你们想做全国性的物流?那得花多少时间,多少钱知道吗?几千万、几亿的投资,你们拿得出来吗?”
卓霖抿了口茶:“周先生,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物流公司也要一城一城的开。”
周啸坤问:“你们想从哪座城市开始?”
卓霖道:“京城,海城。”
周啸坤笑了:“怎么,广州不入萧总的眼吗?”
卓霖摇头:“广州这块儿的车队已经颇有气候,需要的是有个人出来整合。这事太难办,我们就不凑那个热闹了。”
周啸坤不由问:“萧总怎么想起搞物流了?”
第355章
卓霖手心轻滚着闻香杯:“本来只想搞一个自己的车队方便运输农产品。但是萧总觉得物流是一个极有潜力的行当。现在城市要发展,哪儿都少不了车队,您说是不是?车队一旦壮大,全国各地都能跑货。萧总还说了一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电话购物。”
周啸坤若有所思:“电话购物?”
“对。这在国外已经是很常见的销售方式。不论你在何处,只要购买某个公司的商品,该公司负责将商品送到你家门口。”卓霖略作解释,周啸坤就明白了。
“你觉得国内也会有一天发展电话购物?”
卓霖点头:“这是必然的。萧总还说过,将来会有比电话购物更便捷的购物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有强大的物流支持。”
周啸坤听明白了:“所以,萧总是觉得我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人脉,所以想请我合作?”
卓霖反问:“周先生愿意和我们合作吗?”
周啸坤沉默了片刻:“你让我考虑考虑。”
卓霖点头,将大红袍的茶叶罐推给他:“周先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京城和海城,将脱离公职办私企的行为称之为‘下海’,究其原因,还是入海需拼搏啊。”
周啸坤沉声道:“我明白你和萧总的意思了。我会尽快给你们答复的。”
卓霖遂即告辞。
周啸坤望着大红袍,出了神。
托前妻的福,他在官场上的路已经走到了绝路。可让他离开政途下海经商,仍旧彷徨难定。
带着心事回到博物馆,看着一车车运来的泥沙,他不动声色的上前和司机搭讪,递了支烟给他。
“师傅,你这车队生意不错吧?”
司机接过烟陪笑:“领导。我就是个小兵。不过这生意嘛,是挺好。咱们车队的车都来不及接活呢。”
周啸坤点头问:“那你们车队一共有多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