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负责的结构上,摆的都是项目的重要设备,作为支撑结构工程师,他也在。
束君屹看上去有些疲惫,他不常显露这样的状态。跟客户开会更不会。
但自打从北川回来,身体就不是很舒服。
还是年纪大了,束君屹自嘲地想,喝场酒得好些天才能恢复。
忙完这阵去市一院做个检查,顺便找苏木南开药,手里这瓶没剩两粒了。
因为展示幻灯片,会议室的灯都关了。
束君屹单手撑着额角,隐没在昏暗中。大屏幕上不停切换的模型,将束君屹的鬓发映出五颜六色的变幻。
于航坐在前排。
还没轮到结构组,他侧头和秦洵低语了两句。束君屹的角度正巧能瞧见他眉骨和鼻梁晕着屏幕的彩光。
所有部门走过一遍之后,客户对项目的进度非常满意。
意料之中。
束君屹很擅长安排时间、进程。一个大型的石油化工厂的修建,参与的部门很多,工艺、管道、设备、结构、电力等等,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环环相扣。需要十分精细的统筹管理,对各项工作有准确的预计,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满足工期要求。
前几年很多做液化天然气厂的工程公司,都因为管理不行决策不当,赔了很多钱,宣布破产了。
像BKD这样不但存活,还能从大型总包项目中盈利的,不超过十家了。
“感谢各位的详尽信息,”客户那边的负责人说,“我们对BKD的进度十分有信心,感谢束经理。”
束君屹礼貌地点头。
“会议的最后,我们有几个小问题想问BKD结构组。”客户负责人说:
“我们看了一下压缩机的支撑结构和基础设计,非常详尽,感谢。但我们觉得有些过于保守了。”
束君屹看向于航,从角落站起来。
“这个锚栓,”客户接着说,“需要这么长吗?设备提供的力不是很大啊。”
“你好,我是这个负责这个结构的工程师于航。”于航从容地起身,朝客户颔首,解释道:
“我解释一下,锚栓的长度是由埋入长度决定的,根据规范要求,这个直径的锚栓,至少应该有12倍直径的埋入深度,露出地面的部分需要两个螺母一个垫片,至少2.5倍直径的长度,算下来就是咱们提供的长度。”
束君屹已经到于航同排的空位坐下。
“嗯,谢谢你的解释。”客户想了想,又说:“因为这个设备比较重要,我们这边也请了资深的结构工程师审阅设计,胡工,您说。”
客户那边站起来一位年迈的工程师,目测有七八十岁了。整个起立过程,花了半分钟。
“是这样,我以前做过这种结构啊,根本不需要这么保守的设计。我那时候用的M30的锚栓,也没坏啊。你这个M48太浪费了。”
一般人面对这个年纪的资深工程师,难免生怯,毕竟人家设计过的结构比自己吃的盐还多。
按辈分估计得叫声爷爷。
但于航不会。
他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公司常有年纪很大的人。大家不讲究什么辈分,就是平级的同事关系,互称姓名。
他也见过仗着自己有经验,不愿学习或遵守新规范的人。
他温和有礼地笑笑,耐心说:
“胡工您好。不知道您之前的设计用的是哪一版的规范?根据最新的混凝土设计规范,和动力设备基础设计规范,我们是需要M48的锚栓的,埋入长度也是规范的要求。”
“根本不需要。”爷爷超固执,反复说自己设计的结构还在用,一点事情没有。又质疑于航设计的基础太厚,没见过这么厚的筏基础。
“胡工,如果您细看我的设计书,”于航保持着礼貌微笑,“这个基础尺寸,是为了满足结构重量不小于设备重量的3-5倍这个要求,而且……”
“哎呦,你别一直搬出来这样要求那样要求,你弄小了算看看,肯定能过的。”爷爷音量有些提起来了。
“于工,是这样,现在施工材料价格飙升,我们也是斟酌预算,希望BKD考虑精简材料。”客户负责人插话道。
“嗯,可以理解。”于航下意识向着束君屹的方向偏了一下脸,余光扫过束君屹又点到为止地绕回来,说:“规范说用商用设计软件计算,需要满足我提到的那些要求;但如果用更精密的有限元分析,证明强度和可靠性没问题的话,也是可以的。”
“那太好了!”客户露出笑容,“那麻烦于工……”
“吴经理,”束君屹打断客户负责人,不紧不慢地起身,说:
“于工按照规范完成了这个结构的设计,这是我们BKD该做的。但您现在提出新的要求,让他重新设计,进行更复杂的分析。”